4个颜值超高的民宿设计,值得借鉴!
Homestay
民宿案例
4个不错的民宿设计案例
ATR
民宿就是这个样
房屋是容身之所,家是心灵的栖息地。精品民宿在风格的设计上往往独具匠心,倾注着建造者的理想、灵感与情怀。民宿设计,有着怪异的美学价值。
1.
塔莎杜朵民宿-莫干山
“想获得幸福,就是希望心灵得以充分。
任何人都可以活得随心所欲。”
——塔莎·杜朵
“慢活”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与哲学, 在远离喧嚣的都会中,湖州莫干山上,一间布满“塔莎奶奶”风情的民宿正在孕育生长。
开创人为三位中国德清姑娘,她们希望打造一个全新概念的中国的“塔莎花园”,为此特别邀请了设计师沈墨以及设计师张建勇共同打造。走近这座花园,幸福布满着每一个角落。
▼建筑外观
▼从露台望向水池和庭院
塔莎杜朵改造自一间普通的农民房,打破固有的规则结构,在大面积留白的墙体上开出一个个错落有致的小窗。因地制宜,结合四周一望无际的绿色有机农场,透过大开窗的设计将绿色映入室内,无处不体现着共生与生态。“无需过多语言,一切变得简单又不简单。”诠释了设计师对塔莎杜朵的理解。
设计师保存了原始的瓦片屋顶与横梁,外墙刷上一层大地色的涂料,置身于周围一片绿色盎然中,显得愈发温柔、沉寂。
▼庭院休息区
以自然喻情,往往作为设计的解缆点,庭院的一角安插着一片枯山水以及休息区,以静制动,将空间利用到极致。
另一边则种着原始的芭蕉叶,设计成台阶式的座椅,休憩于此,人与自然作伴,妙趣横生。我们经常说生活需要点仪式感,在塔莎杜朵便足以体验到仪式感的另一种界说,它不是庄严、缄默,而是布满温度与生气。
▼芭蕉叶荫蔽下的台阶式座椅
▼庭院步道
鸟笼式入户门设计。将小小的鸟笼放大到现实生活中,是一个自然与人文的完美共生,巨大的鸟笼像是一件装置作品引领远道而来的客人进入另外一片天地。待春季来临,鸟笼四周将会开满蔷薇花,一切显得生机勃勃,富有诗意。
▼鸟笼式入户门设计
汀步式走道设计。在庭院间有一片景观水池和一片泳池,在穿插的水池间横置一个步道,设计师意在放缓行人的脚步,陪伴着涓涓的水流声,感受最纯粹的自然风情。
▼景观水池和步道
入户“木盒子”设计。进入室内前,需经过一个“木盒子”,拾级而上,迎面而来的即是满眼的绿色植物。巧妙地将人、物、空间相融合,使空间不再单调而是相互关联,处处体现着设计思考。
▼从“木盒子”进入酒店
步入室内,将空间做了消息分区,一层原本的房间买通,酿成了全开放共享的空间。而且做了下沉式设计,将空间聚焦于此,冬季可以感受火炉带来的温暖,透过拱形的大玻璃眺望远方极致的风景,享受慵懒自在的时光。墙体与火炉的穿插式设计,提升空间趣味性。
▼首层全开放共享的空间
▼墙体与火炉的穿插式设计,提升空间趣味性
房间的设计将白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将空间变得自然纯粹,配以现代化简约的装饰,以黄铜材质家具为点缀,映出低调与雅奢,提升室内的整体气质。
▼客房内部
▼卧室
▼带天窗的阁楼式房间
▼白墙与木质材料相结合
▼客房休息区
▼夜景
▼首层平面图
▼标准层平面图
▼剖面图
2.
洛奇溪堂民宿酒店
项目坐落在天津蓟县郭家沟,其场地位于郭家沟村庄的中心,南北各有一片自然水面,西邻大山,东临村庄。
在项目场地和东边村庄间隔着一大块空地和一条主干道,村庄内部的道路呈扇形分布并最终汇集到这块空地。
现状楼群是青瓦坡屋顶、灰砖墙体承重的单层建筑,我们最大限度地尊重了现有条件,对建筑主体结构及材质进行了保存甚至凸显,在此基础上,我们置入了钢结构白色方盒子、玻璃幕墙、木格栅等现代材质及形体,以求得新与旧之间的平衡和融合。
▼建筑鸟瞰
▼俯瞰建筑
▼酒店外观
鸟瞰视角下的秩序感和拼贴感,寻求新旧关系的对话。在公共空间区域中,我们对广场及入口做了三个措置:1.引入静水面,形成分歧亲水方式,激活广场的公共活动性。 2.主立面采取新旧材质形成条理丰富的拼贴效果。 3.将主入口措置成一个空间以及框景器,供人茶歇休息及提供引入性。
中庭是一个双重属性的空间。当茶馆和主入口的门关闭的时候,它是一个可举办集会活动的内院;当门打开时,它是入口广场的内向延伸。
后山以景观措置为主,这里有一个供人休息观景的露台,还有枯山水景观作为露台和自然山色间的过渡,对自然景观以还原保存为主。
▼中庭
▼接待大堂
通过室外廊道这种半室外空间,我们将各楼串连在一起,将原天职散的多个独栋,改造成了一个内部联系紧密的单体建筑;并通过新增墙体或者体量,将原本公共的建筑之间及沿湖的室外空间转换成了内部庭院、天井、房间等私密空间,每一个房间的进入过程都是从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的一系列园林空间的经历。
而原本私密的中央庭院则被改造成了由茶馆、大堂、主入口、餐厅等公共空间围绕的中央公共区域,这个新的庭院空间联系了属于村民的广场和后山,并成了住客和村民可以共享的一个公共中心。
▼室外廊道将各楼串连在一起
▼茶馆
▼茶馆外的后山
公区室内主要有大堂、茶馆和餐厅。其主要特点是:1.通透性,室内外融为一体。2.开敞的大空间,容纳公共活动。3.差别性,三个空间形成各自的调性。
半公共空间区域是连接公共空间区域和私密空间区域的中间地带,主要显现为一些室外廊道及公共庭院,这也是园林式空间特点表示最强烈的部分,主要体现在五个措置上:1.高差措置。2.顶棚的开口措置。3.对景措置。4.框景措置。5.铺装措置。最终使这个区域形成走走停停、曲径通幽、一步一景的体验。
私密空间区域主要有客房和庭院构成。现有建筑的内部空间存在如下问题:1.面积不敷大或过大。2.房型过于狭长。3.房型单调。我们分别用区域细分、差别化房型等手段回应这些问题。
▼客房
民宿酒店区别于传统酒店的核心在于其拥有庭院,这使室内外空间关系更丰富多样,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设计了五种院落类型:1.单向型。2.前后型。3.一字型。4.岛型。5.三院型。最终,尽管这些客房彼此紧靠,但通过庭院关系的措置,每户都有着自力置身自然的感受。
对庭院自己,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措置,首先是亲水性措置:庭院内整体铺设防腐木作为休息平台,移除湖面中央亭子还原水面开阔感,利用高差营造退台消解峻峭感,庭院内引入静水面形成无边水池。其次是空间的细分措置:每个庭院内各有一颗景观树,小庭院采取软景及家具的方式丰富空间条理,大庭院置入格栅、雨棚等轻体量来细分空间。
最后在立面措置上,在通透感极强的玻璃幕墙基础上,我们引入了白色格栅或隔板,消解了因砖墙给建筑带来的厚重感,且在体量虚实层面丰富了立面的条理。
▼客房外的庭院
▼利用高差营造退台消解峻峭感
▼从室外庭院看湖面
▼在通透感极强的玻璃幕墙基础上引入了白色格栅或隔板,消解了砖墙给建筑带来的厚重感
▼平面图
▼立面图
▼剖面图
3.
小溪家
项目概况 :我们选择了村庄里小溪崖边一栋被遗弃的老房子和它旁边的两个羊圈,将它们改造为一个两层的主房和一层的客舍,两栋建筑之间是连廊和园林,建筑面积共计275平方米。
改造后的这组房子成为这个村庄里的第一个民宿。我们把它命名为“小溪家”,希望它能一直给人“家”的温情。房屋结构利用回收的老木料和部分新材料,由本地的师傅和村民,结合本地的建造方式建造。
室内结构尊重本地以炉灶视为核心的传统,保存很多本地做法的同时结合智能家居设备。房屋周边的景观利用本地植被,连结建筑与已有环境的衔接。
改造历程:5月初选址,5月中方案,6月中开工,7月末完工。施工工期44天,且其中前13天由于暴雨影响了基础工作。
▼改造后的房子成为村庄里的第一间民宿
▼双层的主房
▼入口立面
▼屋面的曲檐与远山呼应
景与观,是我们房子所处的周边环境的综合情况,以及环境和我们未来使用者之间通过房子可能发生的各种关系。
景观先行,就是在设计需要从对周边的环境的理解和感受开始,沿承了中国自古以来重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传统思想。在设计中我们将空间设计转化为对人的经历的设计。人的动线、视线和远山、近景、老房子之间的关系成为每个空间场景设计的线索。
▼庭院视角
二层的房子是依照原来老房子的巨细和位置重新搭建的。因为完整的保存了老房子最东侧的双层砖墙,因此整个房子的层高和形状都和原来的房子完全一致。
老房子一层面向溪边的小庭院的挑檐,原结构是非常有趣的曲线斗拱,因为木结构的柔性特征,时间久了檐口自然成为弧线。新建的时候,我们就将这种弧线延续,并和其他房檐整体考虑。
▼改建延续了原结构的曲线斗拱
▼木制斗拱细部
茶馆和客房都是在原有的两个羊圈的位置,依照原来羊圈的巨细建造的。
原来的羊圈虽然是随意搭建的棚子,可是因为时间久了,发生了很自然的弧线屋面,低矮谦逊,和连绵的远山、山间的云雾以及路边的白茶园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
设计茶馆和客房时,希望延续这些老结构形成的和周边环境的关系。曲檐的高低起伏,都是被这样一个环境的感染,自然而然形成的设计, 同时也继承了中国南方常见的曲檐传统。
我们保存了老房子朝向村口的方向一面爬满了植被的班驳的老砖墙。房屋结构采纳了传统的榫卯结构与木质围护,使用的大多数材料都是从周边回收的老木料、老门窗。
▼户外茶馆
▼改造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回收的老木料
进入两层的主房需要先通过一条弯曲的碎石路。看到老砖墙以后,随着转弯,才见到房屋的门。本地大厝的传统是经过几道弯才见家门,我们尽量延续这样的感觉。主门比道路要低,需要下几步石台阶,地下头,才能进屋。
施工的过程中,村民说这几步石台阶是祖宗建的,一直在那里。所以我们就决定完好地保存了它们,让这个回家的路继续沿承。
我们设计了室内外地面一系列微妙的材质转变,引导流线的同时也暗示环境的转变。进入屋子可以看到压光水泥地面上面镶嵌着几根曲线铜质飘带,分别从门口引导向右侧的厨房和茶馆,正面的内向庭院,和左侧的双层客厅。
▼室内入口的地面镶嵌着几根曲线铜质飘带
▼客厅
进门右手就是开放式厨房。根据本地习俗,炉灶是一个家的心脏,我们保存了原来炉灶的位置,用传统做法重新修建了老炉灶,同时,在这个核心岛的另一侧又置入了现代化的炉灶、吸烟机、烤箱等厨房设备。
厨房右侧是茶馆,厨房和茶馆之间,我们采取了本地特殊的厨房窗户的设计,即可以关上成为墙板,又可以打开成为操作台面。这个传统窗户是用了老房子回收回来的老窗板做的。
▼开放式厨房与客厅相连
屋子的正面是通向小溪崖边的内向型庭院,庭院里完好地保存了所有原有的树和植被。我们受到原来就在这里荒废在杂草见得老石磨的启发,用回收来的石磨搭建了去往溪边的小路。
本地的老房子有很多有趣的窗和门的设计,好比门窗的隔栅有机关,下面的双层隔板可以拉出来遮光挡风。我们保存了这些怪异的设计,并设计了“可呼吸的窗户”。即在用于采光和观景用的通透的玻璃窗下面,做了一条通风窗带。用于通风的窗设置了纱窗和木隔栅。
通往二层的楼梯沿袭了本地传统大厝的楼梯传统形式,并通过变换,将做法延续到二楼平台和客房挑出来的小阳台上。
▼书房
主房二层有一个健身空间,两个卧室和两个卫生间组成。主卧和健身空间在北侧都有一个小阳台,通往阳台的门是回收来的老木门,保存了本地门窗有趣的隐含窗板的机关,阳台有美人靠,可以坐下来看向茶园。
主卧里有书房,亦可以眺望崖下络绎不绝的小溪。次卧隐藏一个小阳台,可以眺望整个双层客厅,和客厅的攀岩墙、攀岩墙下的懒人沙发形成一组互动游乐的区域。
▼卧室
主房西侧是茶馆。茶馆分为北侧的长桌就餐区,和南侧崖边的饮茶区。茶馆是个灰空间,屋面形式和朝向增进了通风。
茶桌采取的是本地的石材,福鼎黑,加工制作。客舍和茶馆之间是连廊和园林,采取的本地的竹子和花草。园林里的地灯用的是本地竹子现场加工。
客舍是个一层的零丁建筑,含有两个卧室一个卫生间。客舍北侧留有一个户外灰空间,和客舍内的连廊直接由一组可以完全打开的折叠木门分割。客舍面向小溪一侧是曲檐,坐在卧室,可以看到曲檐和远山此起彼伏。
▼卧室窗景
▼设计概念图
▼设计手稿
▼效果图
▼首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
▼剖面图
4.
奢野-莫干山
环境之于建筑,建筑之于环境,成为本案的两条主线。漫山遍野的绿,是本案给我们最为深刻的震撼。我们不忍强行揉捏多余的色彩进入这个画面,梦想中的白墙青瓦,墙角倔强的爬藤,没有矫情做作的设计手法,期望一切融进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美。
打开传统民宅形式上的禁锢,大幅引入周边的美景,成为室内一幅幅天然配画。此案虽不及烟雨江南之意境,却有一番别样的青山绿水,使之最终,我们无愧于自然。——宋毅
避世——看到这间包裹在密集森林里的民宿,脑海中就跳出这两个字来。漫山遍野的绿,像一个巨大的屏障,冲你笼罩而来,包裹住这份遗世自力的宁静。古人说:“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那无妨先在这“小隐”中,完成一次对心灵,最原始的震撼。
本案色彩简单干净,大片大片的留白,却不让人感觉空旷,只觉得视野无限开阔。这得益于开放式的空间结构,使空间的整体感更强,也让光与景能够更容易地进来。
无论是天窗、落地窗、阳台,还是床头圆形的镂空,设计师用层层叠叠的方式,把户外的景引入室内,与自然交流,勾勒出一副宁静的写意画。
摒弃无用的墙体,抛弃过多的装饰,只保存生活所必须的事物,在这个作品中,让人理解到“断舍离”的感念,不但仅是物品,也可以是墙,是灯,是屏障……在其间坐着,与直接坐在大自然里,似乎也没有什么分歧,唯有柔软的床、干燥的木地板与手中温热的茶……
而这种完全开放式的透明卫生间,也只有在这“深山老林”中才敢拥有。抛开束缚,用最打开的心态面对自然。其实世界本就是如此,一颗坦诚的心,与亘古不变的自然。
在对原始建筑进行综合考量之后,我们决定保存部分老旧的墙体和旧房梁,这些经历过光阴流转的物件,身上有沉淀过的底蕴,有记忆。但同时我们也添加了纤细的金属,慵懒的豆豆袋和细腻的水泥,使老屋既不充满着老旧的烦闷,也不让太多现代化事物的进入而违背设计的初心。
刷黑的房梁与素白的墙面形成强烈反差,老屋中避不开的纵横交错的房梁,那便干脆不避,使之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笔挺的线条打造出条理分明的几何感,也是现代审美与老式结构的碰撞。
生活在当下,我们总想逃离。或许是被密集的水泥森林压的喘不过气来,或许是封闭了许久的内心需要一次彻完全底的释放,或许装的太久了,快要忘记自己原本的样子……
而此番设计,即是在这城市林立中,寻一片净土,怀着对自然的敬畏,建一个梦境中的伊甸园。
本文来自网络,由吾悦设计整理,感谢您的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wwyjg01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公司网站:www.szjg.com.cn
公司QQ:2968469892
感谢巨匠的关注与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wwysjy01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公司网站:www.szjg.com.cn
公司QQ:2968469892
感谢巨匠的关注与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