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 发表于 2020-3-29 08:11:05

幸福公社……文人造园时代的回归



老史得奖了!

幸福公社的景墙得了成都创意设计周文创旅游设计银奖!





      老史何许人也?开发商、营销高手、艺术家、作家?都不对,他自己说他是一个砌墙的……“我只想安恬静静在那里砌墙……”他常说这句话。

      最近老史好事连连,没多少工夫砌墙了。

      先是创了个限价最高纪录,大邑乡下的房子单价卖到了一万二,不过,现在已经没房子卖了,开始敦促我们启动下一期;

      再就是前几天范书记来视察,着实表扬了老史一番,不可是墙砌得好,财产搞得更好!接下来的日子老史就忙于接待到访的参观学习团了……一天最高纪录接待五百人!

      最后有件让老史最兴奋的好事,幸福公社模式很快可以获得推广,“我们再去多做一些村庄改造!我们一起去做!”话语之间,老史的眼睛闪闪发光。







      我们也跟着老史开心,因为拖了好些时日的设计费很愉快地收到了,情怀终于获得了回报。接下来开始想象烟雨朦胧的村庄里又可以落下一些“乡味儿”十足的小房子,我们也去砌砌墙、过过瘾……再弄个小院子,看书喝茶聊情怀,不亦乐乎?





       晕乎乎满意之际不由想起昔时吴中才子文徵明受托作《拙政园图》的时候,也是行意于妙笔之间、怡然自得吧?无法对比的是文徵明笔下是稀疏有致的私家园林,而我们纠结的是容积率……不过,情怀却是一样的,其实也不可是老史和我们建筑师有情怀,那些被幸福公社吸引的“社员”,都是来寻找情怀归宿的……幸福公社被追捧,意味着文人造园时代在回归。

   只是,此园非彼园。





      那么,如何将传统人文意境注入在现代的房产开发项目中呢?如何将1.0容积率的社区营造出村庄的场合感呢?总结下来手法有三:

      其一,条理:

      从规划来讲,要达到容积率的要求,建筑高度必须三层以上。经过比较,我们选择了退台式的三层洋房和局部六层建筑相结合,每户配置一个小花园,通过院墙和露台来增加空间的条理,削弱建筑的体量感。







      其二,转折:

      建筑间距虽然不大,但从现场建成的效果来看,各个建筑单位都采取分歧的组合方式,转折错动、绝不雷同,而且路径设计借鉴了传统园林手法,讲求进退有致、曲折对景,最后显现出了有机共生的场景效果,消除规模化建设的平淡无奇。





      其三,焦点:

      老史得奖可不是偶然所为,他确实日晒雨淋地蹲在工地砌墙!不但费心砌墙、还费钱把他十几年收藏的宝贝通过艺术嵌入的方式展现出来……“社区就是景区”是他的目标和心愿。比及开园时,每个收藏城市配上二维码的详细介绍,一个个故事串连起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游览环线,不正如大观园内宝玉点睛之作的那些楹联吗?







       所以,只要真正心气平和、方法适当,肯定能找到人文情怀的造园之法,虽难于媲美传统园林的疏朗雅致,但也能留得一方净土、乐享偷闲半日的小情趣吧……回归,已是大势所趋!



注:本文照片源自于实景拍摄和幸福公社微信公众号。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幸福公社……文人造园时代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