馥琳 发表于 2020-3-30 08:09:41

WA | 阿克塞尔·廷佩 | 鲁尔大都会区后矿业景观:从“第四自然”到“人造景观建筑”| 为转型而设计:欧洲后矿业空间实践

鲁尔大都会区后矿业景观:从“第四自然”到“人造景观建筑”,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德国Post-mining Landscapes in the Ruhr Metropolis: From the "Fourth Nature" to "Anthropogenic Landscape Architecture", North Rhine-Westphalia, Germany
阿克塞尔·廷佩 文/Text by Axel Timpe尚晋 译/Translated by SHANG Jin
在文艺复兴时期,学者区分了3种形式的自然:第一自然,即未受人类扰动的荒地;第二自然,是人类为农业生产在可耕地、草地和菜园上形成的;第三自然,指所有以欣赏和休闲为目的的人造园。
而后矿业转型创作发明出了第4种形式:工业自然。工业遗址作为完全人造的场合重归于大自然的作用,让它们成为主宰。动植物占据着这些遗址,创作发明出前所未有的自然景象。
各种自然与“人类世”的概念因此可以帮忙我们更好地理解欧洲景观建筑的后矿业设计。例如,鲁尔区是原先西德矿业和钢铁业的中心,如今则展示出景观建筑师用全部四种形式的自然实现的后矿业设计。通过这些设计,设计师在为能够应对社会和环境现实挑战的宜居未来之地努力。
地区公园“埃姆舍尔景观公园”是鲁尔大都会区的绿色基础设施支柱。在这里,农林业的第二自然占公园面积跨越50%。除此之外,“埃姆舍尔景观公园”包含了许多融合矿业遗产、工业自然和新景观设计的地标。下面介绍了各种案例及其因用自然的分歧途径:
(1)“工业森林莱茵易北”项目,通过最小干预发现后工业荒地的美;(2)埃森“关税同盟公园”,将工业自然重新构建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地“关税同盟煤矿”的组成部分;(3)生物量公园“雨果”和“哈瑟尔”的后矿业设计,原先的褐地成为追求碳中和未来的公共空间和自然生产力之地;(4)跨学科项目“凤凰湖区与凤凰西区”,水及其自然化措置是多特蒙德原钢铁工业遗址再利用的关键要素。
所有这些公园和绿色空间都设计在与鲁尔区矿业历史紧密相联的后工业遗址上。它们以分歧的形式让自然融入其中,创作发明出“人类世”的景观建筑。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之间不再有界限,而人与自然创作发明出融合自然作用与人类使用的新环境。


由鲁尔区联盟管理的埃姆舍景观公园是该地区绿色基础设施的支柱。它工具绵延逾80km,包含大量后矿业地标和公园(图片版权: Regionalverband Ruhr)
工业森林莱茵易北:后矿业荒地的最小干预
莱茵易北煤矿于1861年开采,1928年停工。尔后,第四自然开始以本土和外来植物组成的林地覆盖这个大规模改造的遗址。这些植物能在极真个土壤和微气候条件下生长。只有矿渣堆在不竭积累其他矿井的废物。为了让这个遗址再度引人瞩目、便于游赏,林地里和矿渣堆顶放上了艺术家赫尔曼·普里甘的大地艺术作品,并由一位护林员向游客介绍这个新森林的特殊植物。
项目信息项目: 工业森林莱茵易北地址: 德国盖尔森基兴概念设计: IBA Emscher Park大地艺术设计: Hermann Prigann责任机构: Ministry for Urban Planning and Ministry of the Environment of the Federal State of North Rhine-Westphalia执行机构: Landesbetrieb Wald und Holz NRW and NRW urban GmbH&Co kg基底面积: 36hm2设计开始时间: 1995(IBA埃姆舍尔公园第一次概念研讨会)施工时间: 1996(开始设置护林员,至今);1996-2003(逐步实施赫尔曼·普里甘的大地艺术作品)


莱茵易北遗址包含工业林地和艺术家赫尔曼·普里甘的大地艺术作品。矿渣堆顶去失落了所有植被。这座黑色的小山被工业林地的第四自然包抄,成为该地区的一个重要地标(摄影: RaBoe/Wikipedia)


这座天梯通向赫尔曼·普里甘用原矿业建筑的混凝土构件创作发明的地标(摄影: Axel Timpe)

埃森关税同盟公园:重构工业自然
项目信息项目: 关税同盟公园地址: 德国埃森主持建筑师: Planergruppe Oberhausen艺术设计: Observatorium, Rotterdam信号设计: F1irstdesign, Cologne灯光概念设计: Licht Kunst Licht 基底面积: 80hm2造价: 约1500万欧元设计开始时间: 2005施工时间: 2005-2006(一期),2007-2009(二期),2010-2014(三期),2016-2020(四期)


关税同盟公园总平面,原关税同盟煤矿在东,关税同盟焦化厂在西。公园的设计是逐步实施的,并考虑了原有的微环境和植被。红线标出的环形步道限定了公园的内核,它又被绿色标出的工业林地包抄(规划: Planergruppe Oberhausen)


环形步道被设计成一条10m宽的廊道。它从天然林地的第四自然中穿过,打开了面向遗产建筑的视野,并大受体育活动欢迎。环形步道是关税同盟遗址照明方案的一部分(摄影: Claudia Dreyße)


所谓的轨道大街位于公园的中心。在它被遗产建筑包抄的处所,所有的天然植被都被去失落,使它成为遗产地的中心广场,可用于各种临时活动(摄影: Thomas Mayer)


在轨道大街上,原先运送煤炭的火车轨道被改造为公园游客的小径。景观建筑师改变了第四自然的植被。那是在工业活动停止后形成的阳光明媚的桦树林。为营造通透感,灌木和部分树木被去失落(摄影: Claudia Dreyße)


公园中的多功能活动岛,用于照片中的跑酷运动(摄影: Claudia Dreyße)

盖尔森基兴生物量公园:生产性公共公园
将工业遗产与第四自然结合在一起的法子其实不克不及用到每个后工业遗址上。后矿业未来也需要生产能源的新方式。生物量可以成为一种解决方案。盖尔森基兴的两座生物量公园以2~3年轮伐短时间林的形式,将第二自然重新引入城区。与此同时,游客能亲身体验这种不竭转变的生产性景观。
项目信息/Credits and Data地址: 德国盖尔森基兴建筑设计: Lohrberg stadtlandschaftsarchitektur基底面积: 22hm2(雨果生物量公园),30hm2(哈瑟尔生物量公园)设计时间: 2006-2014(雨果生物量公园),2012-2014(哈瑟尔生物量公园)施工时间: 2012-2017(雨果生物量公园),2016-2020(哈瑟尔生物量公园)


雨果生物量公园的设计(规划: lohrberg stadtlandschaftsarchitektur, Stuttgart)


哈瑟尔生物量公园的设计,生物量作物在公园南部。短时间轮伐林形成了第二自然的地块,它与后工业公园成为一个整体。通过每3~5年的轮伐,公园的空间特征在开放与封闭之间不竭变换(规划: lohrberg stadtlandschaftsarchitektur, Stuttgart)


按地块收割的做法使公园在冬季为之一变。白杨将在次年春夏从留存的根部重新生长出来。几年后达到原先的高度,然后再收割(摄影: RWTH Aachen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ure, Jasmin Matros)

多特蒙德凤凰区:城市水体
多特蒙德赫尔德区原来的凤凰炼钢厂从2000年起被改造为集办公、商务、居住、无扰工业和教育为一体的新片区。水作为一种自然要素在这个改造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凤凰湖是这个后工业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吸引点。作为一个人造生态系统,它以基于自然的方法连结了水质。在凤凰西经济活动区,地表水积蓄在精心设计的沼泽和水池系统中,之后流入埃姆舍尔河中。这一系统有助于城市适应气候转变带来的极端天气。□
项目信息地址: 德国多特蒙德设计团队: City of Dortmund, Norbert Kelzenberg (凤凰湖区); stegepartner, Dortmund (凤凰西区规划)基底面积: 214hm2设计时间: 1998施工时间: 2004-2011(凤凰湖区/PHOENIX See),2002-至今/2002-Ongoing(凤凰西区/PHOENIX West)


总平面;包含东侧的凤凰湖区及凤凰西区。两区由城市中心赫尔德和规划区域北部的埃姆舍河联系起来(图片来源: SPAP Architektur Stadt Landschaft Dortmund l Stadt Dortmund)


1999年的航拍图显示出城市中心赫尔德区工具侧的大型工业区。在随后的几年中,工业装置被裁撤,部分运往中国,在那里仍用于炼钢(图片来源: Stadt Dortmund)


沼泽会收集凤凰西区的地表水(摄影: RWTH Aachen University, Institut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Rieke Hansen)


用于调控凤凰西区地表水的沼泽,布景为炼钢高炉中保存下来的部分。遗址中留下了两座高炉作为工业遗产,作为导游项目的一部分是可以参观的(摄影: Sebastian Hopp Architectural photographer)

评论刘伯英:工业革命力量之强大在于它对人类社会的全面改变,包含环境和景观。鲁尔转型的成功也正在于它不但实现了经济的再发展、社会的再认同,还实现了对环境和景观的再恢复,让烧焦的大地转变成律动的大地。矿渣山与大量保存的工业建构筑物、设施设备、铁路、桥梁、运河共同形成了鲁尔怪异的工业文化景观。作者介绍的以第四自然概念为基础的4种景观设计方法,为延续和彰显鲁尔的景观特色增添了新的内涵。
薄宏涛:从第一自然到第四自然,自然不竭在人类对其认知和占有的态度变迁中留存着或改变着模式与样貌。从后工业荒地、工业自然、生产性公园到城市水体公园,体现了人类再介入强度的梯级转变。最小干预的后工业荒地是一种对土地精明收缩的认知体现,除扩张式攫取,人类也可以测验考试把产能过剩的土地谨慎地还给自然;重构的工业自然提供了自然和工业交融的对话通径;工业遗存向城市水体公园的转换则提供了土壤生态修复后对城市地产的强劲推动力;生产性公园最令人振奋,这种既可通过第二自然方式进行生态修复,又同时提供互动式介入体验的生态再造模式,让我们拥有了崭新的视角。
全文刊载于《世界建筑》201909期。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2019/09期《世界建筑》杂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WA | 阿克塞尔·廷佩 | 鲁尔大都会区后矿业景观:从“第四自然”到“人造景观建筑”| 为转型而设计:欧洲后矿业空间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