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最新“美丽乡村”优秀建设案例
▲ 点击蓝字“新微设计”,关注中国第一设计平台10个优秀的乡村改建项目
01.
湾头桥乡镇集场 ——湖南
项目位于湖南邵阳武冈市下辖乡镇,这里曾是通往川黔滇桂的交通要寨,也是通商要埠,集市繁荣。
为了避免占道为市的混乱和平安卫生隐患,并计划为从远乡僻壤穷困地区迁徙至此假寓的贫困户提供谋生场合。
湾头桥乡镇集场选址东面紧邻联系武冈各乡的竹城公路,公路对面放眼望去则是广袤良田一直延伸到远方的山脚。故此,场地夹在乡镇建筑常见的秩序和混乱两级矛盾之中。
▼田野·集场·乡镇
▼集场大棚
设计要做的是提供能容纳各种活动的弹性空间,在具有普适性的棚架空间之下,设置针对特定活动的定制化空间。
弹性空间在赶集日可以摆摊,在非集日可以成为镇上居民农闲时的日常活动场合。既连结市场活力,又能通过空间的秩序来发生一定的市场约束。
由混凝土浇筑的坡顶和两片坚实插入土地的混凝土墙,组成门型单位不竭重复构成建筑的基本逻辑,有序列感的单位弥补了乡镇规划中普遍缺失的井然有序和仪式感。
单位构架形式上自力,高低错落,不竭重复的形态使平面秩序在空间上得以延续与显现。
在材料的选择上,采取本地传统民居最经常使用的机制:红色土砖与清水混凝土搭配。因为是就地取材,比采取装配式或其他更为先进的建造方式更能适应本地的建造条件。
完成后土砖的粗糙和色斑所发生出的扑面而来的原朴质感让人惊喜,乡村施工队、村民和基层干部由此对土砖发生了新的认识,在他们眼中看到了对乡土文化的自信。
为了让集市能够吸纳足够的人气,并使之与现代生活接轨,乡镇集场还配套了商贸、物流、电商、客运等配套用房,使之成为具有一站式服务功能的平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湾头桥乡镇综合服务平台
项目地址:湖南武冈
设计主创:魏春雨、刘尔希
设计团队:季世超、范维昌、尤志川、黎念诗、邓大地、佟琛
建筑面积:5331㎡
设计时间:2016至2017
建成时间:2019年1月
摄影:高雪雪、蒋友燏、胡骉、武冈人网
02.
景德镇丙丁柴窑-江西
丙丁柴窑位于浮梁县前程村,距景德镇市区不到一小时车程,基地四面环山,竹林环绕,有溪水从基地中间流过,环境清幽。
▼建筑入口立面
柴窑又称作景德镇窑或镇窑,正遭遇现代技术和新的烧制方式的冲击。近年来更由于工业化技术的普遍采取,以及环保要求的冲击,正面临消亡威胁。
▼新建成的混凝土窑房
像柴窑这些我们还没有真正了解的传统手工技艺,或许将很快湮灭在人类历史长河之中。
▼柴窑立面
丙丁柴窑包含窑房和窑炉二部分,设计以窑炉为核心,结构生产和参观体验二条平行的动线。蛋型柴窑复杂双曲面砖拱砌筑全凭经验,整个挛窑过程中没有任何图纸,目前也没有任何文字资料记载。
▼混凝土窑房中的窑炉
▼窑炉正面
窑房采取与窑炉砖拱结构类似的混凝土拱作为空间母题,强化以窑炉为中心的工具轴向对称序列。
▼窑炉内部
▼通过烟囱调度温度
顶面光带、墙面条窗、地面竖缝均指向窑炉中轴。细长的天光自屋顶中央洒落,随时间在窑炉概况移动。由内及外浮光掠影,炉火星空天人合一。
▼炉膛
窑房的功能分区依照生产流程、参观体验二条动线结构,生产动线集中在底层。
▼细长的天光自屋顶中央洒落
窑炉背后是他们的临时生活辅助空间,包含卧室和卫生间淋浴盥洗间等,方便工间休息。
▼一层工作空间
动线的最后一段是正对窑炉中轴线的楼梯,访客向上达到休息厅,在中轴线上俯瞰整个丙丁柴窑,窑房与窑炉浑然一体,砖拱与混凝土拱交相辉映。
▼台阶与拱廊
这座面积1800㎡的清水混凝土建筑没有使用一颗穿墙螺栓,除清水混凝土之外,丙丁柴窑的主要材质也只有和窑炉一致的窑砖,至极至简,永不当协。
▼拱形窗洞以窑砖镶嵌花格滤光造影
▼洪流窑
希望借助柴窑的复兴,带来更多对景德镇陶瓷财产的关心关注,带来乡村技艺传承和经济发展新的契机。
▼场地鸟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景德镇丙丁柴窑
项目地址:江西景德镇
建筑面积:1800 ㎡
设计/建成时间:2017/2018
设计单位: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主持建筑师:张雷
设计团队:张学
项目摄影:姚力、董素宏、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03.
竹溪县龙坝镇菜市场 -湖北
龙坝镇位于湖北,这个下辖19个行政村的小镇缺少一个像样的菜市场,柴米油盐散落在镇上唯一的主干道两侧,家畜活禽经常被当街屠宰,血溅满地。
▼项目概览
为此政府划出了一小块菜地兴建一座2500平方米左右的菜市场,在为居民提供优质购物环境的同时,也承办一年一度的年货节等活动。因此它不可是一个服务于镇子的日常性菜场,也是一个辐射全县的节庆性场合。
▼新菜场夜间鸟瞰
场地情况复杂而有趣:环境闭塞、北高南低、鸿沟参差。东南面的两排民宅互不相让,把场地围得水泄欠亨;西北面一条水渠蜿蜒而过,留下一个曲折的用地轮廓。
▼菜市场主体立面
对此,设计师采纳了由内向外的设计方法,从场地中心开始安插平面,再逐步向外推敲功能,慢慢渗入到周围不规则的边边角角中去。
▼从坡道望向广场
▼广场以矮墙围合
▼25个标准售卖单位的阵列占据了场地中
另外,场地原有的高差被直接连结下来,整个菜场基座呈1:60的坡度,在减少土方量的同时,也方便将来运营中的清洗工作。
▼蜿蜒的坡道
通过大屋面与中性的支撑构件形成一个匀质空间或一统空间,这是市场类建筑所普遍采取的空间原型,它与内部所发生的事件脱钩,从而获得使用上的弹性。
▼买方空间从外部看显现为大屋面上伸出的14个小灯塔
▼屋顶鸟瞰
农贸市场主要由钢结构搭建。这样的连接方式不但方便施工,更使得各构件连结自力完整,结构逻辑清晰易读。
▼整体夜景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生鲜剧场
项目地址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龙坝镇
竣工时间:2019年1月
建筑面积:2500㎡
设计方:小写建筑事务所
主创 :李伟、袁媛、胡兴
设计团队 :曾文娟 姜鹏 袁帅 汪思民 贺雨晴 马薇 董怡萍
摄影师 :何炼 直译建筑摄影
04.
大发天渠游客中心 -贵州
坐落於群山之中的大发天渠旅客中心,地处贵州所辖的偏远山村——团结村,它是在政府扶贫政策引导之下,通过农业旅游改善贫困农村经济的项目之一。
▼场地鸟瞰
决定基地及建筑朝向是设计的一个关键点。大发天渠旅客中心落在一处具有10米高差的天然梯台上,正对着远山与河,带来具有冲击力的观景感受。
▼大发天渠旅客中心落在一处具有10米高差的天然梯台上
游客中心的建筑倚山成形,顺山势安插,阶梯状的屋顶减少体量的压迫感,并呼应两侧农村的梯田风景。
▼阶梯状的屋顶减少体量的压迫感
从山下仰视时,建筑体量错落有致,像是数个小型建筑的相互叠加,形成类似于传统村寨的形象。
建筑外墙由本地的暗色石材砌成,附近民居院落常见相似的毛石矮墙,与原生村庄的建筑元素形成呼应。
▼建筑外墙由本地的暗色石材砌成
▼檐下空间
▼观景平台
建筑沿山势形成3个主要的室内标高,由两个直跑楼梯衔接各层空间,将展览流线流畅地从入口大厅延续至大展厅以及室外的观景平台,形成连续性的观展体验。
▼入口广场
村的改变是个过程,以大发天渠旅客中心为起点,还有更多的可能性,将随着美好建筑的发生而发生。
▼立面细部
▼夜景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大发天渠游客中心
设计:休耕建筑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8
主创及设计团队:曹振宇, 陈宣儒, 沈洪良, 蔡玉盈
项目地址:贵州, 中国
建筑面积:3280 ㎡
摄影版权:Laurian Ghinitoiu http://www.laurianghinitoiu.com/
05.
骆驼湾村廊架-河北
骆驼湾村位于太行山北麓的冀晋交汇处,由于山区交通未便发展缓慢,村庄日渐凋敝,房舍破败。在修缮过程中为了免于修缮很多人都选择了现浇混凝土屋顶。更换和剩余下来很多梁木、椽子,越来越多的巨细木料闲置荒废了下来。
▼廊架外观
村庄在开山垦荒中形成,有很多陡坎护坡。村里有意向要在水泥护墩及沿线道坎上修筑遮荫廊架,方便停歇坐靠。
▼遮荫廊架下方是休憩和娱乐空间
要用的材料是重型方钢和大木料,为了方便施工,设计师提出能不克不及利用更轻便更简易的法子修筑。将建造单位材料尽量拆分小,获得更多闲弃木料的再利用可能。
▼以最少的材料搭建最大的空间和最坚固的结构
通过这种建造手段,实现了更少的资金投入、更便捷的人力建造。
遵从木料的长度纷歧,形成和山体大环境的自然契合,顺应这些分歧的长度,通过搭建的位置编排控制,获得一个转变的空间形体,既是对木料的顺应,也是对山体大环境的顺应。
▼转变的空间形体同时顺应了木料和山体
▼廊架空间细部
▼夜景
项目信息
设计团队:罗宇杰工作室 LUO studio
主建立筑师:罗宇杰
项目地址:中国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骆驼湾村
建筑面积:274.3㎡
建筑摄影师:金伟琦
设计时间:2016年12月
竣工时间:2018年9月
06.
发昌村文化活动中心-广东
发昌村位于河源市紫金县东北侧,东江和新丰江在河源市区东面交汇,使得整个河源市区三面环水,因而得名河源,这里是广东客家人聚居的地区。
村里大多壮年都已外出城里务工,老年人与儿童,是新建的社区中心的主要使用者。
▼鸟瞰图
基地周边地块多为村舍和农田,地块大致呈梯形,设计师把南北地块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南侧、东侧设砖砌矮墙,向西北侧山体打开,形成场地空间界定。
村路东北侧围合出半月形广场,考虑为露天片子放映等多功能活动使用。
▼建筑外观
▼木地板地面和混凝土鹅卵石铺地无缝连接
主体建筑置于西南侧梯形用地中央,置于架空木地板的支座上,考虑到功能主要为老人和儿童使用木地板地面与室外场地无缝连接。
▼三角形斜屋面
东北侧结合围墙设置公共卫生间,设置在主体建筑之外,北向高侧窗采光,均匀稳定的光线进入室内,形成舒适的室内光环境。
▼镂空矮墙围合的狭长庭院
东北侧留出一跨架空措置形成主入口,西侧、南侧留有较大挑檐空间,形成与这两侧室外庭院的空间过渡。
▼东北侧结合围墙设置公共卫生间,设置在主体建筑之外
南侧檐口尽可能压低与近景的竹子和远景的山形成框景,东南侧檐口空间与矮墙形成狭长围合,透过镂空矮墙,原保存的东南侧的植物渗透进庭院内部,形成借景。
▼公共活动空间
▼空间细部
村野山水的基地特质,使设计师采取了一种迥异于在城市的建造模式,转而使用自然的材料逻辑——木、砖为主材。
以一种融入“自然”的方式介入对场地的改造,为留守的老人、儿童创作发明一个温暖的呵护所。
▼建筑以木、砖为主材,以一种融入“自然”的方式介入场地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发昌村文化活动中心
设计方:悉地国际——工具影工作室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7-2018
主创及设计团队:主建立筑师: 朱雄毅、王照明
设计团队: 李昕、叶毅喆
项目地址:中国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发昌村
建筑面积:300㎡
摄影版权:张超
07.
1971研学营地旧学校改造-山东
该项目位于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陈疃镇,基地原为1971年建立的陈疃镇中学学堂,为了让学堂继续发挥其文化育人的功能,改造为日照1971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营地。
▼区位和项目概览
此次改造设计是将基地原有日常教学教室改造为1971研学营地的学生住宿空间,在满足住宿功能需求的同时,不破坏旧时学堂的记忆成为此次设计的核心。
▼入口大门
对原入口裁撤重新设计,打造一个怪异景观入口空间。在改造中将红砖作为主要材料,沿用传统砌筑方法,将老建筑与新改造部分紧密融合在一起,使整个建筑群更加统一。
▼小院入口空间
设计师将保存的建筑空间重新组合,形成五个自力的院落空间和一个休闲趣味景观带,继续沿用红砖作为建造的主材料来整合空间氛围。
▼庭院空间
在尊重建筑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圆形元素配置每个庭院入口的专属空间,增加其趣味性和体验性。
设计师用巨细纷歧的圆将条形景观空间串连起来,形成三个分歧的休闲趣味景观场合:西侧下沉式的篝火聚会场合、中间环形小丘小道、东侧圆形迷宫墙。
▼景观带入口节点鸟瞰
▼景观带入口节点
▼下沉篝火剧场鸟瞰
▼园环小道鸟瞰
▼园环小道
▼趣味迷宫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山东日照1971研学营地旧学校改造
设计方:DK大可建筑设计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8/2-2019/5
主创及设计团队:杨大可 高浩军 王学艺
项目地址:山东日照
建筑面积:11050㎡
摄影版权:DK大可建筑设计
08.
安吉两山茶舍-浙江
本项目位于以竹财产闻名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本地政府为了让竹建筑、竹设计更多走进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特举办安吉高校竹设计建造大赛,是为本项目落成之契机。
▼茶馆外观
基地位于安吉县两山创客小镇园区,在一个二层屋顶平台之上,屋顶平台东侧面向凤凰山的景色。
初始设计概念依据对场地条件、建构材料、居民饮茶习惯的综合分析得出,依托对于竹材、风、光线、视线的综合把控,试图在一个相对城市化的环境中,创作发明出贴近自然、开放包涵的休闲场合与饮茶去处。
▼场地原貌
中国古人用绘画为我们诠释了竹材的完美建构形式——独乐园,独乐园利用竹材的轻盈易弯易加工的特性,建构出与身体密切关联的休憩空间,塑造出竹林下品茶的闲适意境。
▼大跨度的结构与竹材配合发生了一种具有公共面貌的场合
从这样的品茶意境解缆,设计师设计出一个连续的双坡屋顶,一面朝向风景最好的凤凰山打开,将自然风和光线通过圆洞引入,另一面作为主要入口成完全开放的姿态。
▼清晨的阳光透入茶馆
大跨度的结构与竹材配合发生的空间氛围创作发明了一种具有公共面貌的场合,增进了一种公共性的情绪,更多分歧的人有了敞开心扉,共享美景,沟通交流的机会。
▼主入口显现完全开放的姿态
▼屋顶下降与人发生互动
该茶舍守候在屋顶,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亲切安闲、物美价廉的饮茶去处。在呼应安吉竹文化的同时,茶舍也为这个原本人烟稀少的创客小镇带去了新的人群与活力。
▼茶舍如今成了一个人们自发举办各类文化活动的场合
▼节点细部
▼夜景
项目信息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7.8—2017.12 & 2018.5
项目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两山创客小镇二层平台
建筑面积:212㎡
摄影版权:刘泽洋、宋天意、雷博文、孙照人
主建立筑师: 孙照人
设计团队: 孙照人,宋天意,雷博文,刘泽洋、朱茜儿
09.
七鹤山乡村客厅-浙江
七鹤山•乡村客厅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常安镇树石村内,村落四周青山环绕,固有“仙鹤栖息地,山水太极村”的美名。
为了留住乡村民俗、时代记忆,延续处所文脉,建造乡村客厅,成为新农村的新型公共建筑。它既是乡村的博物馆,也是村民闲聚、游客交流的共享客厅。
乡村客厅以位于村中心的旧式礼堂改建而成,原建筑为600平米的二层木结构建筑,场地的西侧和南侧视野较好,近处是阡陌交错的田园风光,远处有山岚逶迤如翠屏叠嶂。
项目保存了建筑原有木结构体系,并进行整体加固和加高措置,一根根自然弯曲的梁和柱,沉淀了过去的历史,成为这个空间里最深刻的一抹记忆。
内部空间在延续原礼堂主体高敞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在昏暗烦闷的屋顶上“打开天窗”,引入阳光以弱化室内外空间的差别,为之注入新的活力。
根据功能需求向南侧拓展置入新的空间,其外墙以通透的落地玻璃围合。
门廊下,透过帘幔般垂挂的竹格栅看到荷塘对岸村民家的炊烟袅袅升起……廊前的画面是建筑对眼前这一片美好乡村生活所作的注脚。
西侧近处的稻田改造成隐含太极图形的荷塘景观,站在广场上人们的视线可以一直延伸到村边的小溪滩,为乡村客厅开辟了一条主题鲜明的乡土景观空间视廊。
项目信息
建筑师: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地址:常安,富阳,杭州市,浙江省,中国
主创设计师:黄志勇、沈乐
建筑设计团队:赖寒、覃孟江
建筑面积:600.0 ㎡
项目年份:2016
摄影师:奥观建筑视觉
10.
藤爿山居—前洋村改造
项目基地位于被誉为福州市后花园的晋安区寿山乡前洋村,是以龙晶葡萄园为核心的,新型农业旅游观光一体化的休闲村落。
▼区位图
本次设计范围包含两行山丘间的10栋宅子,以及山丘间的带状谷地。目前的基地建筑背山面山,近可细观一洼谷地,远可环望连绵不竭的平远山。
▼景观分析
房子历史最长不过50年,山涧洼地已是荒芜的状态。灰瓦屋顶、砖柱砖墙和木梁木楼板组合结构,构成前洋村的建筑基调。结构由于建造的粗糙和荒废,已无法直接利用。
▼材料图示
村庄四周山丘连绵不断,龙晶葡萄园焕发着勃勃生机,于是设计师的建筑设计以平远山形态为基础,以葡萄藤为建构原型,并保存夯土墙、砖墙、木构、瓦顶,延续前洋村的传统特色。
▼建筑外观
改造范围内的10栋老宅子,建筑落架后的红砖、青砖、青瓦被重新利用,结合“葡萄藤”木构架,设计成怪异的建构单位——“藤爿”。
▼庭院
改造后的村宅,打造出农财产链,同时衍生出农家乐、民宿等财产,农村建筑与生发生活相交融,“藤爿”的核心建构,延续昔日的夯土墙,以及再利用的老砖,共同营造出前洋村独有的现代性建筑。
▼厨房餐厅
▼卧室
项目信息
设计团队:MV建筑工作室
建筑师:吴龙鑫、庄旭冠
项目地址: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前洋村
项目范围:328-340号宅子,带状农田
建筑面积:2950㎡
项目布景:2018年海峡两岸“创意点亮乡村”入围奖
[民宿游学推荐]
高端民宿运营、设计、建造考察学习
[莫干山站]
(第37期)
[8月6日-8月9日]
点击下方图片查看考察详情
温馨提示:本次民宿游学限40人,剩余少数名额,有意加入者请及时联系常老师报名(德律风&微信181 7945 0320)。
[好书推荐]
新微设计10大“最美系列”图书之
《大美小镇》
特色小镇与田园综合体 · 最佳乡村建设实践
点击下方图片订购该图书
▼
给巨匠推荐一个超棒的设计号
新微设计 | 中国第一设计平台
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识别,即可添加关注
注:本文素材来源gooood谷德设计网,ID: gooood-cn,有方空间,由新微设计整理发布,欢迎转发朋友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