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建筑 | 废改旧改,翻身大变样!
苏家原舍
苏家原舍位于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白鹭湖畔。白鹭湖四面环山,北岸密林环布,南岸满山翠竹。江宁地区多样的地貌是乡村空间塑造的重要基础,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盆地类型丰富,既有江南水乡特征,又有山地丘陵风貌。
从苏家狭窄的入口进入,沿缓坡下行,路过村中心,村中有三十余户村民,规划选择一些废弃的公房和民宅安插了文创店、茶社、甜品店、餐厅、咖啡书屋等小型服务业态。
接着一直往里走,水面逐渐开阔,路边逐渐呈现一面湖水,即白鹭湖,湖面水位很高,水面几乎与道路相平,四周青山围绕,显得尤其平静,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面。
行至最深处,左手呈现一道破旧的半高红砖围墙,居中一道铁门掩映着。推门进入,上一串台阶,是一个单层三合院,一组废弃的老砖木结构房屋。房屋右后方是一栋二层坡顶半现代的房屋,立面有外廊和花砖,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二层楼再往右后方,是一个小院,有一排一层木结构辅房,端头是一个倾圮的石头房子。
原舍平湖即是利用白鹭湖畔最深处这一组临湖的废弃公房改造而成。房屋前湖后岗,面朝湖水,背靠绿林。
改造策略可总结为“四原”方针:即连结“原址、原标准、原地貌、原材质”,进行重建。西侧原来红砖侧院保存,重建一组带院子的套房;正房部分改为接待厅,坡屋顶厢房前增加一组白色平屋顶房间;正房后方新建一栋二层白色坡屋顶客房,一楼餐厅厨房,二楼客房。客厅后原有二层住宅保存,改造为客房;二层东侧原有辅助房屋原样修复,改造出4间套房。
进入原舍,首先是主入口部分:将原来主入口调剂至西侧,原来面对湖水的入口则留作适宜停留休息的内部景观空间,这个位置后来增加了游泳池。
再进去正对接待厅:入口加入庭院要素,进小院,再进大院,接待是原址正房,裁撤后改造为一层钢结构的接待兼客厅,客厅面南临湖,后背是台地小丘陵,所以北面相对做实体化措置,其余三面尽量通透,能看到四周景色。
两侧厢房:客厅前两侧厢房保存下来,改造为两间客房,每间约40平米,做成小套间,屋顶更换青瓦,加了保温层,内部沿用以往的木结构屋架。厢房往前各自再加一段一层平屋顶建筑,作为两间临湖客房,面积户型与厢房相似。这样就保存了原来合院的正房厢房格局,而且强化空间围合,地面对湖面跌落措置,连结客厅能看到更多湖面。围合部分保存了两颗原有柏树,另外增加了一个小型泳池。泳池对于城市近郊民宿尤其重要,一是可以增加夏天暑假的对小孩的吸引力,另一是住店客人中家庭和团建占比很大,泳池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和活动的设施。
客厅这组前院建筑后方是后院,后院保存了一栋二层砖混结构旧房屋,只是简单修复改造,对屋顶进行了翻新,对窗户调剂了位置巨细,以适应居住需求,一楼做两间员工宿舍和布草办公,二楼改出两个套间。后院另外新建了一栋二层客房,一层是整个民宿的厨房和餐厅,二层是标间客房,面积较小较紧凑,利用空间高度做了5间带局部夹层的家庭房。再往后院东侧,是一组库房围合的小院,同样的改造原则,原址改造了四套客房。风格连结传统的坡屋顶木结构建筑。这样结构最后呈现了三组院落,提供了较多的景观和活动场地。
原舍平湖开业后迅速成为南京最受欢迎的民宿,入住率达到80%以上,获得中国最受欢迎民宿金奖等奖励。成功背后是乡伴随系统而专业的运营,一方面设计营造的空间和氛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为稀缺的分歧于传统标准酒店的高端民宿,因其亲切的家庭氛围和优美的环境,成为年轻人新的打卡地。
九熹·大乐之野
隐秘在群山环绕的宁海县胡陈乡里的九熹·大乐之野是由老粮站改造成的精品民宿, 这里曾经是本地热闹的粮食蕴藏和供应站,之后慢慢淡出并持久处于闲置状态。
景会设计(Ares Partners)在2015年接受甲方的委托对老粮站进行全面的改造设计, 经设计师的精心规划与设计,这个废弃的粮仓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改造后的粮仓酒店由7 栋建筑组成,其中6 栋为改造建筑, 1栋为新建建筑。酒店共有21间客房,并配有全日制餐厅,游泳池,会议室,茶馆等公共设施。
原有的建筑是典型的粮仓建筑,窗户小而且都在距离地面2.5米以上,窗户主要以通风为目的,不考虑采光功能,从储物空间转换到酒店客房空间,如此两个极真个功能转换成了此项目建筑与室内空间改造的一个挑战。
场地规划
原场地由一条4.5米宽的主通道连接前后两个庭院及围绕着庭院的7栋老房,改造中设计师在尊重现有建筑肌理的前提下, 调剂和梳理空间格局, 首先是裁撤了正对酒店入口大门的一栋二层高的砖房。
这栋原始建筑阻隔着前后空间并阻挡了视线, 在其占地范围内新建的是一栋局部二层高的建筑, 并在其西(西南)侧增加了一条3米宽的次通道, 加强了前后场地在视觉上以及动线上的连贯性。
其次是裁撤了主通道与西侧草地之间的围墙, 使建筑与整个场地及周围的山景融合更密切。
在功能分布上,酒店的公共及辅助设施被放置在临近入口庭院的几栋老建筑中,新建建筑西侧的一栋老建筑改造后作为酒店的全日制餐厅, 餐厅北面是新增加的泳池,泳池面向视野开阔的草地和远处的山。
设计师通过疏导.围合的手法, 使场地的动线更流畅,空间组合疏密相间,让人在分歧标准的空间中游走体验。
改造与新建
▲西立面图
对于场地中6 栋建筑的改造,设计师保存了原有的结构体系, 由于原有粮食蕴藏功能致使窗户都非常小,室内光线很暗, 原始建筑的2.5米以下为毛石墙体,毛石上方是约30公分高的一圈水泥压线, 水泥以上为砖墙和支撑屋顶的结构柱。
改造中,设计师将所有在2.5米以上的窗户扩大, 并按平面结构的需求,有节制有选择的将部分窗户不但水平方向扩大而且纵向扩大至2.5米以下, 这样增加了室内空间的舒适感。
在外立面的措置上,将毛石上厚厚的白色涂料去除, 让毛石的天然色彩还原, 毛石以上的水泥轮廓依旧保存了白色涂料, 窗洞两边的砖墙上外挂深色的塑木墙板。 去除涂料的天然石材的建筑与远处的山体似乎融为一体。
整个场地中最小的两间客房面对的是最开阔的景色, 设计师在原建筑的西侧加建了阳光房和露台,满足了客房功能面积的需求也增加了这栋建筑的体量感和存在感。
在西北面山体的陪衬下成为主通道和次通道轴线上的“景点”。新加建的阳光房和露台将室内空间水平方向延展至室外, 阳光房的天窗从视觉上纵向延伸向天空和远处的山景, 从分歧的角度将远处的山景带入室内。
这个加建的构筑物边际线以多段折线显现,它与布景的山体岩石的刻凿痕迹有种相似感,同时建筑的人工性和自然的山体又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反差,既有着关联又有着反差特性,建筑与自然默默中进行着一场对话。
粮仓过大标准的室内空间自己是个不宜用来居住的空间,设计师通过“盒体”嵌套的方式来化解室内单一性, 这些赋予了实用功能“盒体”满足了酒店客房功能上的要求,并通过对标准的调度来唤起人的身体在空间中的知觉性。 这种形式改变了通经常使用隔墙来区分空间的方式,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和具体性。
在室内的材料运用上,设计师连结了一贯的朴素自然的风格, 实木板,素面水泥,槽钢,乳胶漆,冷轧钢板有序结合使用, 营造出了室内平静温馨的氛围。
除对6栋原有老建筑的改造之外,入口处作为接待及会务的是一栋新建建筑, 设计师以抽象简洁的几何体回应了相邻的老建筑和远处的自然山景。 建筑的一层南端为酒店接待,北端是会议室,二楼的北端为茶馆,南端为户外露台,新建筑的高度由北向南逐渐从7.1米降低至4.85米。
当人们站在酒店入口大门处时,北面和西北面的山景不被建筑所阻挡, 而且二楼的茶馆南北都采取大面积的落地玻璃, 透过玻璃远处的绵延起伏的山隐隐可见。
步入室内,透过落地玻璃大窗眺望远处一览无余的山景和近处的桃花林, 如同来到了一个世外桃源。 这栋建筑的东立面顺应着场地在接待与会议功能空间的分界处作了一个“折”, 建筑立面与地面鸿沟的镜向“折”线在接待的入口处自然形成了一个围合空间,供人们停留交谈。
正对着酒店大门的南墙以封闭式墙体为主,唯一的竖向窄条窗有节制地控制着内外空间的对话,客人从室内通过窄条窗眺望远处层层叠叠的山景,有似一幅山水画轴。
一层北端会议室的西墙采取了磨砂U型玻璃,这种磨砂颗粒肌理在建筑外立面上与细腻的外墙涂料和刷白的粗糙砖墙在对比中形成统一。从室内看不但玻璃概况粗糙感与东面的拉毛水泥墙呼应 而且也增添了一些朦胧感。U型玻璃外隐约可以看到通向二楼茶馆的楼梯。
会议室的北面是落地大玻璃窗,东墙有节制地只开了一个窗,这样将人的视线有目的性地引向了北面的开阔山景和山景陪衬下的建筑。 此栋建筑在型体,体量和室内外材料的运用上尽可能地连结着抽象和简洁。
▲平面图
这次对粮仓酒店的建筑与室内改造,设计概念的调剂和完善贯穿了整个建造过程, 是一个渐渐理解原有的并逐渐建立新“秩序”的过程。
本文来自网络,感谢您的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wwyjg01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公司网站:www.szjg.com.cn
公司QQ:2968469892
感谢巨匠的关注与支持!
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wwysjy01或扫一扫以下二维码
公司网站:www.szjg.com.cn
公司QQ:2968469892
感谢巨匠的关注与支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