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你怎么跑到墙面上来了?
对于传统的瓦屋面巨匠都是很熟悉的,分歧形式、分歧色彩、分歧材质、分歧质感的瓦片结合分歧高度、分歧形式的屋顶形成了城市丰富的第五立面。意大利威尼斯的屋顶
捷克的中世纪CK小镇
现代建筑中,瓦除继续用于屋面外,它的使用获得了创作发明性的延伸,甚至被用于建筑外墙面,瓦的标准及构造形成的特殊质感给建筑带来了分歧的感受。
荷兰某小镇上的民宅——屋面瓦直接跑到了墙面上
一般来说,屋面外表皮材料除需要耐候性好之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疏水、防水性能。传统的建筑在缺乏可靠的防水材料时更多的是依靠大坡度屋面瓦的快速疏水来包管屋面的防水效果。现代的坡屋面设计主要是依靠更为可靠的防水层如各种防水卷材、涂膜等起到防水作用,可以包管在没有屋面瓦时同样达到防水效果。固然,能够快速疏水的坡屋面屋面瓦同样可以起到防水作用,在一些农村的简陋建筑中常见有单层的瓦屋面照样能包管不漏水的情况。可靠的防水材料+坡屋面屋面瓦则可以达到更为可靠的防水效果。
在还没有特别可靠的防水材料时,传统建筑中的木板瓦屋面依靠坡度发生的快速疏水同样可以包管屋面的防水性能。
现代瓦屋面典型构造,防水层一般必不成少。
对于垂直的外墙,我们经常通过女儿墙、挑檐、檐沟进行一定的排水组织以避免大量雨水流淌至墙面,因此墙面一般不需要特另外防水性能。
现代建筑特别是流线型建筑体块的大面积呈现后,屋面与墙面的之间区分越来越难,甚至墙屋面融为一体。墙面、屋面固然不成能有一个精确的分界线,为了现实的操作性,《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将斜建筑幕墙是如此界定:与水平面夹角大于75°小于90°的为斜建筑幕墙,也就是说认定将与水平面夹角小于75°的界定为屋面,构造技术按屋面执行。
现实中,我们应当更多地以建筑的重要性品级来进行防水设计,品级高的斜墙依照屋面防水措置,标准低的即使不依照屋面防水构造,也应该注意墙体自己的可靠疏水、防水性能。
将防排水要求更高的屋面构造方式用于外墙面一般是比传统墙面防雨水更为可靠,可是反过来以墙面构造方式用于屋面大多是不成行的。
日本奈良百年会馆建筑师:矶崎新
日本奈良的百年会馆是建筑师矶崎新第一次将类似于传统的烧结瓦用于建筑的外墙面,小块的瓦片更易于适应曲线转变的建筑形体,瓦屋面构造方式的墙面同时也更不惧雨水的流淌形成的污渍。
北京中关村首创拓展大厦——墙屋面一体化的体块,采取薄铝板平咬接构造的金属幕墙。
除空气质量因素外,缺少容留污垢的缝隙、流水行程太长的大面积斜墙面更容易形成污渍。
在此之后,在北京的中央美院美术馆设计中,建筑师矶崎新再一次采取了类似的设计,只不过瓦片由烧结瓦酿成了石板瓦,墙顶无缝连接为一体。
同样在北京的天气里,墙面却感觉不到太多污渍,凸凹的纹理、板间缝隙、小块板、搭接批叠构造应该是主要的功臣。
杭州良渚文化村的玉鸟流苏项目中,建筑师齐欣同样将瓦片成功地应用于墙面,形成特殊的立面效果,这一次,是以水泥平瓦取代了传统的烧结瓦。
杭州良渚文化村某商业建筑——水泥平板瓦用于建筑立面形成的特殊质感和肌理。
玉鸟流苏项目中的美丽洲堂(教堂)是一个屋面、墙面一体(固然也可以理解为屋面直接与地面相接)的木结构建筑,由日本建筑师津岛晓生设计,这种坡屋面特征的形式更适合屋面构造方式。
除我们常见的陶土瓦、石板瓦、木板瓦之外,用于屋面的金属瓦构造同样可以用于墙面构造形成特殊的肌理。
德国莱茵辛克公司的鱼鳞式锌板瓦屋面构造示意(仅外层锌板),同样适合于墙面构造。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博斯普鲁斯格兹酒店的鱼鳞瓦墙面(图片来源于德国莱茵辛克公司)
英国格拉斯哥科技馆的钛金属屋面
方格形鱼鳞瓦构造,在光线照耀下瓦的形式已经较为弱化。
由于墙面的瓦片其实不需要如同屋面形成缜密的防排水层,因此这种瓦片式的垂直墙面构造可以更为宽松,可以不需如屋面瓦的坡向重叠宽度、横向叠合启口等要求。许多现代建筑采取完全幕墙化的技术,瓦片仅仅作为一种能够形成特殊肌理的饰面材料而已。固然,如果倾斜墙面(屋面)的瓦片不克不及形成封闭的防排水层时,需要另做可靠的防水层。
最后,我们还是来总结一下屋面瓦及其构造用于墙面的好处吧:
1.形成更好的疏水、防水效果,固然客观上也能一定水平地提升墙体的热工性能。
2.形成更适合人体标准的肌理,发生更多的亲切感。
3.小块拼接方式更能适应于不规则异形建筑体块的表皮。
4.可以大量减少流水发生的、让人反感的污渍。
还有其它吗?如果你能想到请告诉我!
本文作者褚智勇,东南大学建筑系工学学士,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硕士,教授级高级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曾著有建筑材料与构造类畅销书《建筑设计的材料语言》。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认可本文内容,请将其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士!
“建材U选”网站:WWW.BML365.COM
联系邮箱:SERVICE@365BML.COM
微信服务号:BML365 QQ:1601990015
所有未特殊注明的实景照片及文字版权属“建构物语”所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