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妖花满楼满fx 发表于 2020-6-20 10:29:35

从景观到建筑,5个乡村建设的实例典型!

现在人们无论生活还是度假,似乎更愿意从城市逃离,回归乡村,随之而来,乡村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设计师们正在用自己的智慧为这些曾经被遗弃的处所创作发明更美好的生活空间。

今天为巨匠精选近年5个在乡村建设中比较著名的设计案例

从景观到建筑改造

每一个项目都实数典型。

01:凤凰措 | 废弃村庄的再生营造


凤凰措是一个乡村整体营造项目,位于山东日照,由孔祥伟与观筑设计团队驻场设计,村庄原名杜家坪,是一个典型的鲁东南石头民居聚落,在城市化进程中,村庄被荒废失落了,大部分老房子已经坍塌,只遗留下十几套老房子。

▼原古村庄面貌





▼设计师孔祥伟手稿





经设计师之手全程改造后,凤凰措酿成一座美丽的乡村艺术区,里面包含民宿酒店和艺术家工作室,设有林中美术馆、水上剧场、山顶教堂、山畔禅苑、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空间以及茶馆、咖啡厅、餐厅、儿童公社等休闲空间,并保存一个区域打造为老房子博物馆。

▼凤凰措项目鸟瞰全景





总体设计理念:呵护与再生相结合

在保存原街巷院落肌理、旧建筑、树木的基础上,在其间进行大胆的新元素介入。材料上,使用老房子坍塌留下来的暖黄色老石头,混凝土和耐候钢版,追求材料的原真性。

景观上,运用老旧材料,栽植野草,保存乡土自然的野性;空间及建筑运用现代建筑语汇。

▼鸟瞰,保存老院落肌理,立异建筑大胆介入



营造理念

变设计为营造,设计师驻场设计,并介入到具体的建造过程中,称作“回家设计”,在建造的过程中与工匠紧密结合,将工匠的技艺反馈到设计中,持久的驻场营造,也使设计工作与自然生活融合为一体。

期间发生诗歌、散文和绘画,一期历时三年,完成了村庄入口 、 艺术家工作室一巷民宿接待中心、素颜餐厅和老院子民宿。

▼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村庄入口

采取山的意向,由两片本地石材砌筑的雕塑体构成村庄入口,形体与远处的大山相呼应。

▼入口,石材雕塑体与山相呼应





艺术家工作室

位于西侧第一个废弃的巷子,保存了院墙和院子里的树木,在空隙中做房子,建筑材料主要采取废弃老房子的石头,窗套采取混凝土和耐候钢板两种形式。





▼艺术家工作室,建筑采取石材,混凝土,玻璃和耐候钢板,古朴中透有一些现代



▼保存巷子中原本的树木,隐于茂密的植被之中







民宿接待中心

位于村庄广场的方盒子建筑,是包裹进一个遗留的老房子,建筑材料采取老石头、混凝土和耐候钢,庭院和台地栽植芒草,室内是素混凝土,沙发和伴手礼柜子也由混凝土预制而成。

▼接待中心,由石材,混凝土和锈蚀钢板组成











▼室内家具由预制混凝土制成





素颜餐厅

位于凤凰措民宿区核心位置,周边由老房子和树木围绕着。素颜是一种美,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素颜餐厅的理念与凤凰措乡村营造追求材料的原真性相一致。餐厅空间追求通透,东部和南部采取大的取景窗。建筑材料为素混凝土和本地石材。不加修饰的混凝土用清晰有力的几何形式,显现出原始美感。餐厅内部全部由素混凝土构成,包含吧台,餐桌以及储物柜。室内顶部采取三角形采光井,能够享受一天中转变丰富的光影。门窗等建筑细部均为手工制作。





▼素颜餐厅,采取石材和素混凝土,大面积开窗带来良好的景观视线



▼餐厅室内,简洁宽敞,可以欣赏优美景色,三角形天窗形成丰富的光影





老院子民宿

总体思路是保存与再利用,具体采取新旧对比以及运用乡村记忆材料的方式,保存老房子、保存院墙、保存树木和街巷肌理,两排老房子一共五套,在每个院子里增加厢房作为民宿,老屋改为茶馆,分别有水泥预制小屋、水刷石小屋、夯土小屋、钢板小屋以及镜面小屋。

▼民宿区,将老房子改造成分歧风格的小屋



张叔小院

水泥预制小屋

是对上世纪中期的水泥预制装饰符号的追忆

所有混凝土块均由本地木匠张叔手工预制完成

故名张叔小院

院子里混凝土水景

是对房子的呼应



▼张叔小院,采取预制混凝土块





▼院落内部,混凝土块和老房子形成对比



▼混凝土水景



水石小院

主体建筑为水刷石小屋,是对上世纪水刷石建筑的追忆,建筑将一棵老杏树包裹在内。

▼水石小院,由水刷石组成



▼水刷石和老房子相结合



▼被水刷石围起来的树木



▼水景



绣品小院

主体建筑为锈钢板小屋,院子里的水景也为锈钢板水景。

▼锈品小院,主体建筑由锈蚀钢板组成







夯土小院

主体建筑为夯土建筑,是对夯土建筑的回忆,小屋的开窗则运用混凝土,钢板和镜面不锈钢作对比。

▼夯土小院,主体由夯土组成



▼开窗采取混凝土,钢板和镜面不锈钢,使建筑更为丰富





魔镜小院

主体建筑为镜面不锈钢,是对比最为强烈的建筑,院子保存了一片木瓜树,屋顶由彩色玻璃窗构成。

▼魔镜小屋,主体由镜面不锈钢组成,反射周围景色





▼彩色玻璃窗使建筑更为梦幻





▼彩色玻璃天窗带来怪异室内体验



凤凰措的探索不但在于以一个整体村庄为对象,对整体聚落、景观、建筑以及室内进行一体化设计与营造,更在于现场一线的在地设计与营造。








项目名称:凤凰措艺术乡村
项目地址:山东省日照市南湖镇
整体设计与营造:北京观筑景观规划设计院
主创设计师:孔祥伟
设计团队::李国栋、刘玉龙、王稳、林丽聪、滕欣、徐景安、王梓亦、郑亚凯、庞亮亮、肖天艳
设计时间:2015年3月-2017年8月
建造时间:2015年8月-2017年12月
摄影:孔祥伟、成雪峰、王梓亦
邮箱:guanzhula@163.com

02:仙女山 归原小镇 |“活化乡村,留住乡愁”






无心设计——不刻意,不勉力

让山和水,人和物

地与景在该相遇的时候相遇

壹|前言


▲仙女山喀斯特地貌





▲丰富的植被

归原小镇位于重庆武隆仙女山,项目总用地一千多亩,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丰富多变,包含森林、草场,天坑、峡谷,山峦、峭壁等各种奇特险峻的地貌。海拔1100米,属于典型的小高原气候,植被丰富。



▲归原小镇规划总图

项目依托一个百年村落——荆竹村,以“活化乡村,留住乡愁”为目标,规划了民宿,文创,生态农业等六个版块,力图为古老村落注入更多的活力。



▲荆竹村

贰|项目现场


▲绝壁



▲云海

第一眼看到这个场地是惊喜与压力同在的。惊喜的是这块场地,有如此丰富的地形,如此开阔的视野和如此静谧的氛围。



▲破败的村落



▲贫瘠的土地

压力是新时代的到来,村落已经没落,房舍已经破败,田地日渐荒芜。更大的困难是,此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土壤贫瘠,不适宜作物生长。

怎样让贫瘠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怎样让古老的村落重现活力?让人与场地有更多的交流对话和互动?

叁|设计突破

纬图每一次的设计思考总是从人、地、景三个角度同时解缆,力求找到三者的共鸣。这次也不例外。但这次如此幻化的场地,怪异的景致,以及人的行为的日渐疏离为项目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经过多轮的研讨,我们找到一些突破口——凭借地形的丰富,我们叠加了一些人的行为以构成更多的空间可能性。



▲天空餐厅





▲毛石院落与木平台

老宅外原是一小段缓坡,接着就是陡岩落到天坑,远望两山夹谷,天高云淡。老宅经修复成为一座餐厅。我们用毛石还原院落,并在这段仅有的缓坡是架起一片木质平台,将人的行为延伸到崖边。在毛石院落和木平台之间保存了小段高差,借以形成了一圈户外的垒石长椅。



▲早起,倚栏远望云雾缭绕



▲傍晚,在木平台上享受烛光晚餐

我们测验考试在人的行为有多元叠加的可能性的基础场地里,去增加与原有空间的对话的机会,与原生景致对话的机会,其实不去界说这个空间必须是什么。空间最后的成像酿成由时间和进入此地的人来决定。非常有意思,这个没有被界说的空间,在分歧的时间渐渐演变出分歧的样子。

【因地制宜 ,原生地形的丰富,给了我们在此地发生特殊行为更多的可能性。】



场地原有一个很深的小天坑。一面是峭壁,另一面是一片绵延的松林坡的延续。这是一个天然的剧场,也是一个天然的攀岩场地。这样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的设计希望尽可能少干预,多尊重,只是将人的行为引入,而不做决定。于是有了穿越松林的临崖小径,深入坑底的蜿蜒坡道,而坑和崖,依然是它千万年来原本的样子。我们相信有时候不作为才是更大的作为。





在茂密的松林里行走,自己就是一次身体的净化,高浓度的负氧离子,让我们的心肺获得深长丰满的呼吸。而同时这里的静谧这里的天然,也是一次对心灵的洗礼。停下来,在天地之初,找回初心,这样的空间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

“停”是一个人、一座亭。我们于是用最少的设计,最少的干预,在这松林里,在最静谧的场地里,不经意的留下一座亭,让这个行走的人,在走向自己内心深处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固然我们可以把这里叫做禅意空间,或者诸如此类,但这并重要,重要的是,看到这块场地原本的样子,原本的能量,让该来的人来到这里,若无其事,这才是设计最大的尊重。



【因地制宜除因循地形,还有地貌、土壤。】

这里的喀斯特地貌,漏斗形地形,致使土壤贫瘠,而百余年来,山民们一直过着勤种薄收的生活。播种什么才是这块土地可以接纳,才可以与这片山林相得益彰?

我们最后选到了波斯菊、玉米、蓝莓,貌似很奇怪的组合。



▲竞相争艳的波斯菊

波斯菊喜光,耐贫瘠土壤,忌肥,忌炎热,忌积水。这里土壤所有的劣势,在波斯菊面前都酿成了优势。我们于是撒下大片的波斯菊种子在被荒废的土地里,季节到来,原来的荒地酿成了连绵的花海。

敬佩本地的原住民,在这里的山丘和坡地上,顽强的开垦出一小块一小块的巴掌地、鸡窝地,甚至用毛石块一层一层垒起稍大块的平地,成为另一种坚韧的岩石“梯田”。这梯田背后浸透着山民们的汗水和不平的生命力,让我们为之感动。保存下这些梯田,保存这块土地上人们与艰难生活抗争的记忆。我们选择了继续种植这座山里唯一生长良好的农作物玉米。因为土壤瘠薄,这里的玉米个头都不大,但山间的云雾加上小高原的日照,这些个头儿小的玉米却特另外甜糯,嚼劲十足,满口留香,如同此地的山民,黝黑敦实的外表下个个有颗温暖良善的心。一层层毛石梯田里,一茬茬茁壮的玉米,全是这块土地的记忆以及我们对土地对人的敬意。

南高丛蓝莓,低温要求时间150到300小时,土壤适应性强,丰产。1100米海拔的小高原的气候,刚好满足蓝莓对低温的要求,而它的土壤适应性也给了场地一次新生的机会。留法归国的蓝莓博士对我们的判断一拍即合,于是,这里便有了一片蓝莓园。

【因地制宜,是在山间壮美景色的之外预先考虑到潜在的危险。】

雨季来临,大量的山水如何疏导?如何利用场地自己形成天然的雨水系统并丰富景观体验?





梳理每一个山丘,林地,沟谷,让雨水自由而有序的汇集,我们在场地里梳理出了几条水系,就用原来裸露的岩石顺势摆放形成疏导,连底和鸿沟都不刻意整理,就好像它历来就在这里。雨季里,这里就是溪流,飞跃而去,旱季里,裸露的岩石就是孩子们攀爬嬉戏的天然场地。旱溪,不刻意,不勉力,尊重场地,尊重时间,让山和水在该相遇的季节相遇。

【旧人新景,匠人匠心】

竹是此地农家最经常使用的生活材料,竹篓,竹筐,竹篱,甚至以竹篾为筋的土坯房,农人们熟悉竹的每一种状态。如何让这些最普通的最常见的材料在新的时空展现出更大的活力,让山民们相信村落不会老去,这些支撑他们生活的竹与石都不会老去。设计不是耍花样,设计是用温热的心和适度的力去点燃一块土地,一段时空,一群人。









▲竹编艺术的运用

我们邀请农人回到项目里一起编竹篱,用他们熟稔的工艺;我们更设计多款分歧的竹亭,竹廊,让他们和我们一起测验考试他们熟悉的旧物如何幻化出新的惊喜。很开心农人们在全程介入竹编新创作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分歧于农耕收获的全新的乐趣和满足,更是一种成绩感!而设计师们也越来越体验到设计在此时此地的真义。



▲茶亭推演过程



▲瓜果廊架推演过程

延续项目不刻意的精神,依然我们用竹材自己来推演形态,立求让它自己玉成自己,不勉力。这些以现代工艺材料看来是非常费力的形态,在竹材的应用里却是天然变形轻易可达。尊重材料,材料会说话。在推演的过程中,竹材不竭给我们惊喜。

肆|实景显现

























目前项目依然在建设中,已建成部分已经让我们欣喜的看到这次的无心之作与土地,与原生的风景,与本地的居民及不竭涌入的到访者开始发生出和谐的奏鸣。建设还在继续,与此地人、地、景的对话仍在继续,我们期待我们以我们最大的尊重,最大的敬畏,换来天地时空在此地对我们更大的指引和回应。

项目名称:仙女山 归原小镇

项目地址:重庆 武隆仙女山

投资商:凡策控股

建筑设计:深圳市承构建筑咨询有限公司

                  上海大椽建筑设计事务所

室内设计:重庆尚壹扬装饰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大颂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节之道竹业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重庆纬图设计机构

设计团队:李卉、田乐、高源、李理,李彦萨,李俪娜、李晓峰、宋照兵、胡小梅、张书桢、廖春霆

03:乙未园环境教育主题儿童乐园


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生的尾料、废料,以及裁撤卸的旧物,大量堆积于场地中。

设计师决定用这些来“拼凑”儿童乐园,空间上满足乡村儿童活动的需求,材料和施工则注重低本钱、低技术建设,更深远的意义则是我们对于儿童环境教育的考虑。



方案的成形来自多方面的考虑,空间上满足乡村儿童活动的需求,材料和施工则注重低本钱、低技术建设,更深远的意义则是我们对于儿童环境教育的考虑。







“现代化”使得都会生活不克不及不嵌入巨大城市运行的节奏中,人标准的动作早已失去了意义。正如这些零散的工程尾料,无法达到建设材料的标准规格,也很难再以“材料”的身份嵌入建设的流程傍边。可是,在乡村,设计回归到人的标准。“模数、标准“等要求显得无力。所有的设计和施工都可以“因材而异””。这正是乡村生活的智慧,可以缝缝补补,可以拼拼凑凑,一切发生皆是“因缘际会”。正因这样,才会有分歧于城市,生动而丰富的乡村世界。

乡村儿童乐园,其空间和设施的设计有更大的自由。方案在设计中尽量容纳了更多的“废料”。材料的“杂乱”反而能够激发体验的丰富性。配合本地施工技术,更能给场地增添本土的特征。







介入式营造—关系的发生是两段时间的缝合

我们试图让村民介入到项目的建设傍边,一是希望获得因某些 “不确定性”而发生的有趣结果。二是希望介入建设的过程能让人与场地发生天然的联系。设计中留有大量的空白,为村民的介入提供了可能性。号召村民来介入建设并没有花费太多组织精力,仅仅是提供机会,便吸引了大量的小朋友和村民前来。我们准备了颜料和水泥,允许村民空白的处所写写画画,小朋友在水泥上印下植物的叶子,和自己的手掌、脚印,以及歪歪扭扭的字迹。





智慧的延续—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此次建设中,我们用旧物与废料来营造儿童乐园,将乡村生活中节约与循环利用的思想,在这个乐园中以可见的方式显现出来。场地中“资源回收中心”的设计,正是对于此次测验考试的总结。







“资源回收中心”以红砖做为基础,方钢为骨架,表皮采取了工地常见的竹跳板。材料易得且施工简单。建筑内可以收集玻璃、金属、纸张等常见材料。小朋友在穿过建筑时能看到关于“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完整介绍。可以系统的了解资源回收再利用的做法及其对乡村环境改善的意义。





功效—“场地”到“场合”的转变
开园的那天,恬静的山村再次被扰动起来,几乎所有的小朋友都来到了这里。我们注意到一个时常被孤立的小朋友跟巨匠在一起玩秋千。一个眼神的交汇,他冲我们开心的笑了。在回去的路上,他从身后跑过来,递来一个“八月瓜”(本地山上的野果)。朋友说这是要感谢我们吧。细想来,或许是我们做的事让他感觉亲切而已。

看到乐园里热闹的景象,想起前人在讨论“场合精神”时提到,人对场地发生“认同感”“归属感”等情感,“场地(site)”因此酿成“场合(place)”。设计师并没有魔力能让一块场地直接转变成场合,项目的落成不是这个转变的结束,而是开始。我们能做的只是提供一个让村民愿意接受的场地,愿意开始在这块场地上生活。我们是播种者和身体力行的示范者。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生成自由,唤醒生命。”这正是我们来到农村,住在农村的意义。希望我们的工作,能给这里的村民带来一点点好的改变,希望我们的建设不辜负这块的土地。




项目信息:设计师:傅英斌、闫璐、张浩然
建造时间:2016.07-2016.08
项目地址:贵州省 桐梓县 中关村
材料:红砖、混凝土预制板、方钢、旧轮胎、废弃水泥管、废弃水管、竹跳板、木材等
总面积:1200平米
建筑面积:45平米

04:今世乡村聚落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江南村庄,为了改善居民的居住与生活条件,本地政府决定外迁居民,并在老村庄的南侧进行回迁安设。

设计试图从类型学的思考角度抽象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测验考试以较少的基本单位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形成带有公共院落的规模组团,与传统行列式结构相比,在土地节约性、庭院空间的条理性和私密性上都有显著提升。



传统聚落丰富形式的背后具有相似的空间原型。本案设计试图从类型学的思考角度抽象共性特点,还原空间原型,测验考试以较少的基本单位通过组织规则实现多样性的聚落形态。设计从基本单位入手,将宅基地轮廓鸿沟与院落鸿沟整合同步考虑,在建筑基底占地面积不超120平方米的前提下,确定了小开间猛进深(11*21米)和大开间小进深(16*14米)两种分歧方向性的基本单位,建筑基底鸿沟和院落鸿沟形成了一种交织关系,而非传统军营式结构中宅基地和户内院落的平行关系。







本单位设计遵循了本地堂屋坐北朝南,院落由南边进入的习俗。后院洗衣池,电瓶车位,农具间,空调设备平台,太阳能热水器堂屋,杂物间等实用功能一一考虑。同时将使用者生活方式和传统院落情结相结合,注重逻辑的推导分析,通过三个院落串接功能空间,并通过院落界面的分歧形成三个透明度完全纷歧样的院落。前院开敞,内院静谧,后院私密,构建出一个从公共到半公共再到私密的空间序列。











项目的完工为东梓关带来了复兴的机遇,乡村论坛的举办,多家设计公司工作室的进驻,农家乐、酒作坊、咖啡厅等生活配套的逐步跟进,原住民的回归,使得整个村落的人气活力都获得了大幅提升,这个已经被遗忘的小村庄重新走入了巨匠的视野。






设计单位:gad绿城设计
项目地址: 杭州市富阳区东梓关村
业      主: 杭州市富阳区场口镇政府
建筑面积:15286.98㎡
建筑造价: 198美元/㎡
竣工时间:2016
景观设计:上海爱境景观
摄      影:姚力 缪纯乐 门阁 胡栋

05:王澍富阳文村古村改造


离富阳城区约50公里的文村,也是洞桥镇的西南偏僻山村。这个处于山区和平原过渡地带的小村,有40多幢来自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民居,它们沿溪而建,采取本地常见的杭灰石建造,每块石砖保存着分歧的纹理,看似信手拈来,却又严丝合缝方单合在一起。

这是王澍主持设计的第一片农居群落。从2012年开始,他和同是建筑师的妻子陆文宇一趟趟地奔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用灰、黄、白的三色基调,以夯土墙、抹泥墙、杭灰石墙、斩假石的外立面设计,显现他理想中的美丽宜居乡村。



王澍坦言,为村民设计农居并获得他们认可其实不容易,因为这是在新型城市化的大布景下,寻回乡村传统和意义的过程。

乡村根植着传统文化

穿过青山绿水层层铺开的岩石岭水库,文村就在不远处。这个在富阳洞桥镇西南角落可以称得上偏僻的小山村,离富阳城区约50公里,从杭州解缆车程约在两个小时左右。

2015年7月,王澍在富阳文村建造成的14幢新农居,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从规划到落地,一共用了三年时间。这也是王澍主持设计的第一片农居群落。





乡村里根植着王澍所钟爱的传统文化,在王澍看来,中国传统的乡村不是现在意义上讨论的农村,它是文化很深厚的处所,甚至比城市更深厚。如何让文化力量重返乡村,如何让乡村拥有高质量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当下需要探讨的。城市化绝对不是单向地把农民推到城里去,真正的城市化应该是双向的,应该有大量的文化人到乡村去。“乡村建设好,城市才有希望。”王澍说。



在文村做改造前,为了了解农村,王澍和团队做了十年查询拜访,在浙江省深度调研的村庄有300个,具体到掌控分歧地区农村生活、建筑材料的细微不同。















































不被使用的建筑只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目前的文村新农居无人居住,连结着干净整洁的模样,可是其实不十分生动,随着居民逐渐入住,想必可以显现出更加完整的场合感。

注:本文由景观周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景观周 | 园林景观第一知识服务平台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获取更多内容



点击题目或图片查看

杭州9大精品楼盘考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景观到建筑,5个乡村建设的实例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