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建筑如果太丑,设计的再有用也是一堆垃圾!?
本文转自日本设计小站(ID:japandesign),已获得其授权
“美しきもののみ、機能的である。”(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带来功能)
——丹下健三《現実と創造》
▸丹下健三晚年像
提到中国式审美巨匠会想到什么?是花花绿绿穿戴奇装异服的抖音网红?是耸立在各个城市中的异形建筑?还是平常接触到的各类奇葩平面作品?
中国近两年的审美,仿佛越审越丑,公共逐渐对丑逆来顺受乐在其中,于是有媒体写出了《中国式审丑,正在毁了一代人》的反式鸡汤。于是有李子柒的视频,被各种人士攻击。
可是中国式审美真的不可吗?其实不。我们真的没有审美吗?
不是。
我们只是选择性遗忘。
▸日比谷公会堂
看看几十年前的邻国日本?形式虽然分歧,可是结果如出一辙:战后的日本陷入崇洋媚外的漩涡中无法自拔,自己的都不可,欧美的美才是美!设计师疯狂照本宣科:设计怎么做?遇事未定,想想欧美就行!
那时的日本人也选择了遗忘。
从建筑设计到平面设计、产品设计,遗忘将民众洗脑,日本传统的美学被遗忘,自己的文化符号被遗忘,一个遗忘的时代!
那么曾经的日本和现在的中国,我们都在选择性遗忘什么?
▸东京cathedral圣玛利亚大教堂
人类自始至终,历来没有停止过追求美,而造成审丑大行其道的原因,是我们遗忘了对美的概念。
公共记不得真正美的工具是什么样的,不了解“美的标准”在哪里。你怎么知道你眼中的“美”就不是他人眼中的“丑”?
除非有一个人,他的作品,能够让所有人告竣共识,跨越时代。
而在日本波澜曲折的几十年里,丹下健三作为“拨乱反正”的先驱,站了出来。
▸丹下健三与国立代代木竞技场
“機能性と美しさを兼ね備えた目指す方向は、自然の中に全て答えがあります。”(功能与美学二者兼具的谜底,全在自然之中)
他一生致力从自然之中、从日本民族信奉的自然文化之中寻找美的谜底。
他做到了,50年代歪曲的日本的审美观,从此被完全倾覆。
▸丹下健三在东京圣玛利亚大教堂施工现场
2020年是丹下健三逝世的第15个年头,他的思想超出了时代,至今依然不竭影响着世界的建筑设计,无数新锐设计师从他的肩头翻越,踩着巨人的肩膀探索日本美学的未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位纵横时代的伟大设计师,丹下健三开天辟地的设计人生。
丹下的建筑:日式美学的根在哪?
战后的日本,随着经济复苏,公共事业的逐渐发展和现代主义的萌芽,让日本建筑的设计意识,发生了风起云涌的转变。
这个时候,丹下健三横空出生避世,他抛出这样一句话:
日本の伝統を否定しつつ変革し、正しく伝統を受け継ぐ。(“我将不竭否定日本的传统,不竭促使它转变,将正确的传统继承下去。”)
那时已经被欧美带歪的日本建筑界,完全不知道他说的两个传统指的是什么,根本不知道他在讲些什么工具。而在接手香川县市政厅建设计划的时候,丹下健三致力将这句话酿成了现实。
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
▸丹下健三与香川县市政厅
在那个时期,日本的市政建筑还保存着战前的古典样式,顶部竖立一个大大的“帝冠”用来体现权势与力量。
▸神奈川县市政厅
“为什么市政厅都要建设成那种样子呢?西洋的风格象征的是权力,而现代的日本要强调民主意识。公务员们是服务人民的,这完全没在建筑上体现出来。”
所以,1955年建设完成的香川县市政厅最终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战前日本设计师固步自封了几十年的“毛病的传统”,就这么被丹下健三击碎了。
▸香川县市政厅·主楼
他人做的市政厅,大门紧锁,王权威严,而丹下健三用长1100mm宽750mm的立柱,将内部的环境完全开辟出来,空气自由流通,人员也可以自由收支。
▸香川县市政厅·附属楼
落地大玻璃窗,将主厅酿成一个舒适写意的公共空间,艺术巨匠猪熊弦一郎创作的壁画,增加了整个空间的艺术性,配合着室外的庭院山水,市政厅更像一个美术馆。
▸香川县市政厅·主楼内部
▸香川县市政厅·全体像
谁能想到一个政府单位会被建成这个样子啊?这玩意看着,洋不洋和不和的,建出来谁受得了?图纸被提案上去后,就遭到了所有人的强烈反对:你这么奢侈?还有园林和公共休息区?我们是做市政厅还是做艺术馆来着?
▸香川县市政厅·主楼平面图
丹下健三不竭讲述他心中的美学观念:民众需要感受自然的美,一个市政厅将自然中的光与水引入,人们就会兴致盎然的前来。他最终说服了所有议员,接受了这个方案。
▸丹下健三与设计师团队
“自然に沿った機能を究極に追求していけば、必ず美しくなるものでしょう。”(顺应自然之理追求功能的尽头,所发现的一定是美的事物。)
然后,丹下健三开始考虑另一个问题:为了让群众感受到真正的美,接下来应该怎么设计?他陷入了苦闷纠结,三天韬光养晦,仿佛灵光一闪,一个倾覆固有思维的方案就此降生!
千年流传至今,日本传统文化的代表,日本最古典美学的巅峰之作,顺应山势而建的清水寺,它的木架结构,成了丹下健三传世之作的灵感来源。
▸京都府·东山区·清水寺
丹下健三将混凝土横梁打薄到极限,取代金属与木头设计成几百个阵列,纵横交错,仿佛就如同清水寺木架的样子。
▸香川县市政厅·主楼
这样的设计,就连那时丹下健三的助手都觉得:这次我老板玩火玩过了……
带着众人的忐忑和疑惑,香川县市政厅整体工程最终落成,而当阳光洒在整个主厅的外立面时,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
▸香川县市政厅·主楼(丹下健三都会建筑设计事务所图)
随着阳光倾泻,横梁被光影所照射,显现出三角形的形状,和谐与律动交织在一起,展现呈现代与古代两相辉映的典雅和风。
▸香川县市政厅·主楼
所有人都在心中默想:这才是真正的日式美学。
直到今天,这个丹下健三对日式美学最经典的解读作品依然行使着它的职责,成了香川县市民心中最为自豪的象征。
▸香川县市政厅·整体
“什么是真正的日式美学?”这场与公共审美的“奋斗”,以丹下健三的完全胜利完结,而随之而来的,是丹下健三拨乱反正时代的盛大开幕。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丹下健三对于美学的执着
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远不像今年这么挫折,时值51岁的丹下健三,迎来了他设计生涯中最大的考验:担负奥运会主场馆的设计师。
这一时期的丹下健三开始探索建筑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只有将城市建成他心目中的样子,在城市居住的人们,才能完整的感受到丹下健三想要转达的美学意识。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则恰巧成了他都会建筑结构的最好的试金石。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俯瞰(丹下健三都会建筑设计事务所图)
“体育馆不单单是体育馆,它容纳着观众的情绪、运带动的精神。在那一刹那,建筑必须成为精神的起爆剂,将运动的热情、人类拼搏的意识、观众热切的欢呼统一在一起。”
丹下健三想要通过奥运场馆展现自己对于现代日本美学的理解。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的设计团队经历了数百、数千次的否定与实验。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草案I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草案II
而最终成型的,则是这个宛若贝壳形状的,半切圆+内部大吊顶的方案。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草案III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草案·整体(丹下健三都会建筑设计事务所图)
这个如飞鸟般舒展的曲线大吊顶,成了丹下健三设计人生中又一个巨大的难关。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吊顶(丹下健三都会建筑设计事务所图)
采取钢缆交叉将顶部支撑起来的设计方案,原本计划是将主钢缆(下图中蓝色)与副钢缆(下图中左右向红色)连接,然后用压制用钢缆(上下纵向红色)纵压形成漂亮的弧度。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吊顶模型
而这样做,根本没法子合理控制钢缆的压力与受力范围。再加上风力影响和避震考虑,根本无法正常施工。简单说就是,这么继续建,要么让观众丢了性命,要么就别管美学,把场馆建成普通的巨匠都见过的样子。
丹下健三其实分歧意。
他不竭的探索解决方法。有一天,仿佛接到天启,丹下健三交出了这样的答卷:用铁架先造出弧度,再用钢缆吊顶。
▸采访丹下健三
当初担负构造设计的川口卫老师暗示:怎么想出来的我根本不知道,总之这个方案突然就呈现了,成功了。
▸构造设计师·川口卫
这是丹下健三对美不竭穷尽精力探索的结果。
“夢の実現のために届ける愛の磨き込みは、究極の美しさを実現している。”(将实现梦想的热爱不竭打磨,最终就能获得究极的美的结果。)
▸国立代代木竞技场
从设计到施工,仅仅500天,丹下健三创作发明了一个经久不灭的传奇。国立代代木竞技场以完美的造型,洗练的线条,让日本设计震惊了世界,将日本简洁的美学带入了世界每个人的心中。
丹下健三找到了“日本真正的传统”中的精髓:简洁美。并通过自己的设计作品,在随后的几十年中成功将日本人的美学观念“拨乱反正”。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日本人不再选择性遗忘我们呢?
从这之后,丹下健三创作发明出了无数经典的作品,在31个国家设计了330多件作品的丹下健三设计事务所,成了日本美学的最好代言人。他也成了第一个获得普利兹克奖的日本设计师。
自丹下健三之后,第二世代的槙文彦、矶崎新、黑川纪章,第三世代的安藤忠雄、伊东丰雄,第四世代的隈研吾、坂茂、妹岛和世,第五世代的藤本壮介、冢本由晴等巨匠,在丹下健三确立的美学意识基础之上,都以自己怪异的观点视角,诠释着日式美学。
他们将日本正确的美学意识、正确的文化传统传播到了世界,而日本的普罗公共,也在诸多日本设计与艺术巨匠的引领之下,找到了属于自己民族最清晰的美学观念。
设计的力量引导着人们不竭探索,一切对于审美的认识,都源自于潜移默化的引导,和不选择性遗忘的意识。
中国的社会,随着近几年的文化复兴,关于审美的讨论也越来越多,审丑与审美看似差之千里,而实际只有一线之隔,中间所缺的只是潜心思考,不竭求索,追求美学的极致的人。
中国的自然与传统中隐藏着那么多美学的宝藏,选择性遗忘,实在是太可惜了。
前人披荆斩棘,开天辟地。
吾辈唯砥砺前行, 方不负前辈倾囊相赠。
参考资料:
1.丹下健三都会建筑设计事务所
2.丹下健三《現実と創造》
3.丹下健三《人間と建築》
4.《丹下健三:いにしえから、天へ地平へ》
5.东京大学公开课《再访丹下健三》
素材来源:
flickr.com
nhkTV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END-
每日正午十二点,和日站站长说一句:“设计说”三个字,站长会为您推送一条设计物语,365天,365句经典,我们相约每日正午时分,不见不散。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精彩课程回放 /
/ 《建筑技艺》学堂 /
/ 《建筑技艺》代办署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4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德律风:13716569903,894675596@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建筑技艺》(月刊)2020年订价为32元/ 本,挂号费3元/本,赠送全年3期《建筑幕墙》杂志,全年420元,可从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进入“建筑技艺商店”即可订阅。咨询德律风:010-88375434,18518525741(微信同号)。
(杂志近期主题包含:“公共卫生危机下的城市建设、青年建筑师及其事务所、校园改造、老年人健康环境、城市更新、绿色建筑、数字建造、站城融合、世园会、风景与建筑、会展建筑”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