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住建部等13个部分,联合发布—— 未来5-10年建筑行业发展目标
近日,住建部等部分联合发布《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搜建筑注意到,这次的指导意见对建筑相关行业影响巨大,意见明确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未来行业的发展目标;
1、到2025年发展目标,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2、到2035年发展目标,“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3、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立异应用。4、探索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建筑机器人批量应用。
5、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性软件与数据平台6、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一体化集成设计。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7、大力推进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的研发,加快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工厂。加强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楼机等一体化施工。8、加快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形成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技术服务的财产链。9、各地要建立智能、协同发展的体系框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分关于推动
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管委、局)、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生态环境厅(局)、交通运输厅(局、委)、水利厅(局)、市场监管局,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国家税务总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税务局,各银保监局,各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民航各地区管理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财产,为我国经济延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但建筑业生产方式依旧比较粗放,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为推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快建造方式转变,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以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为动力,立异突破相关核心技术,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财产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财产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平安、效益和品质,有效拉动内需,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建筑业转型升级和延续健康发展。
二、基来源根基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积极探索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路径和模式,更好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规划结构、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导作用,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立足当前,着眼久远。
准确掌控新一轮科技革命和财产转变趋势,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摆设,引导各类要素有效聚集,加快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全面提升智能建造水平。
跨界融合,协同立异。
建立健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立异体系,推动智能建造核心技术联合攻关与示范应用,增进科技功效转化应用。激发企业立异创业活力,支持龙头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加强协作,构建良好的财产立异生态。
节能环保,绿色发展。
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过程中,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呵护,严格标准规范,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自主研发,开放合作。
大力提升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掌握智能建造关键核心技术,完善财产链条,强化网络和信息平安管理,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平安保障,增进国际交流合作,形成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建筑业开放发展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政策体系和财产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建筑财产互联网平台初步建立,财产基础、技术装备、科技立异能力以及建筑平安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能源资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环境呵护效应显著。推动形成一批智能建造龙头企业,引领并带动广大中小企业向智能建造转型升级,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
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取得显著进展,企业立异能力大幅提升,财产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四、重点任务
(一)加快建筑工业化升级。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建立以标准部品为基础的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体系。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工业化技术协同发展,在建造全过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与立异应用。
大力推进先进制造设备、智能设备及智慧工地相关装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各类施工机具的性能和效率,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加快传感器、高速移动通讯、无线射频、近场通讯及二维码识别等建筑物联网技术应用,提升数据资源利用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加快打造建筑财产互联网平台,推广应用钢结构构件智能制造生产线和预制混凝土构件智能生产线。
(二)加强技术立异。
加强技术攻关,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基础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现代工艺制造、智能控制和优化、新型传感感知、工程质量检测监测、数据收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维护、专用软件等一批核心技术。探索具备人机协调、自然交互、自主学习功能的建筑机器人批量应用。
研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性软件与数据平台、集成建造平台。
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建筑领域的融合应用,建设建筑财产互联网平台,开发面向建筑领域的应用程序。加快智能建造科技功效转化应用,培育一批技术立异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立异基地。
围绕数字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构建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开展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行业应用标准研究。
(三)提升信息化水平。
推进数字化设计体系建设,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一体化集成设计。
积极应用自主可控的BIM技术,加快构建数字设计基础平台和集成系统,实现设计、工艺、制造协同。加快部品部件生产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化装备和建筑机器人,实现少人甚至无人工厂。
加快人机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智能装备的应用。以钢筋制作安装、模具安拆、混凝土浇筑、钢构件下料焊接、隔墙板和集成厨卫加工等工厂生产关键工艺环节为重点,推进工艺流程数字化和建筑机器人应用。以企业资源计划(ERP)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推动向生产管理子系统的延伸,实现工厂生产的信息化管理。
推动在材料配送、钢筋加工、喷涂、铺贴地砖、安装隔墙板、高空焊接等现场施工环节,加强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楼机等一体化施工设备的应用。
(四)培育财产体系。
探索适用于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新型组织方式、流程和管理模式。
加快培育具有智能建造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统筹建造活动全财产链,推动企业以多种形式紧密合作、协同立异,逐步形成以工程总承包企业为核心、相关领先企业深度介入的开放型财产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工程总承包项目多方协同智能建造工作平台,强化智能建造上下游协同工作,形成涵盖设计、生产、施工、技术服务的财产链。
(五)积极推行绿色建造。
实行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绿色建造,以节约资源、呵护环境为核心,通过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建筑垃圾的发生,大幅降低能耗、物耗和水耗水平。推动建立建筑业绿色供应链,推行循环生产方式,提高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水平。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提高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装备设备和技术,增进建筑业绿色改造升级。
(六)开放拓展应用场景。
加强智能建造及建筑工业化应用场景建设,推动科技功效转化、重大产品集成立异和示范应用。发挥重点项目以及大型项目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拓宽各类技术的应用范围,初步形成集研发设计、数据训练、中试应用、科技金融于一体的综合应用模式。
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在装配式建筑工厂打造“机器代人”应用场景,推动建立智能建造基地。梳理已经成熟应用的智能建造相关技术,按期发布成熟技术目录,并在基础条件较好、需求迫切的地区,率先推广应用。
(七)立异行业监管与服务模式。
推动各地加快研发适用于政府服务和决策的信息系统,探索建立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市场监管的机制,完善数字化功效交付、审查和存档管理体系。
通过融合遥感信息、城市多维地理信息、建筑及地上地下设施的BIM、城市感知信息等多源信息,探索建立表达和管理城市三维空间全要素的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建立健全与智能建造相适应的工程质量、平安监管模式与机制。引导大型总承包企业采购平台向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转型,实现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的互联互通,提高供应链协同水平。
五、保障办法
(一)加强组织实施。
各地要建立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体系框架,因地制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及实施路径,强化部分联动,建立协同推进机制,落实属地管理责任,确保目标完成和任务落地。
(二)加大政策支持。
各地要将现有各类财产支持政策进一步向智能建造领域倾斜,加大对智能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基础软硬件开发、智能系统和设备研制、项目应用示范等的支持力度。对经认定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智能建造企业可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企业购置使用智能建造重大技术装备可按规定享受企业所得税、进口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建立和完善企业投入为主体的智能建造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鼓励创业投资和财产投资投向智能建造领域。各相关部分要加强跨部分、跨层级统筹协调,推动解决智能建造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
(三)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各地要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育相关政策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建立智能建造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效机制,打造多种形式的高条理人才培养平台。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应用工程,培养一批领军人才、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产工人队伍。加强后备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和高等院校深化合作,为智能建造发展提供人才后备保障。
(四)建立评估机制。
各地要适时对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相关政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重点评估智能建造发展目标落实与完成情况、财产发展情况、政策出台情况、标准规范编制情况等,并通报结果。
(五)营造良好环境。
要加强宣传推广,充分发挥相关企事业单位、行业学协会的作用,开展智能建造的政策宣传贯彻、技术指导、交流合作、功效推广。构建国际化立异合作机制,加强国际交流,推进开放合作,营造智能建造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铁路局
中国民用航空局
2020年7月3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