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后妻有:亲近的艺术现场
点击上方“艺术与设计”可以订阅哦!
> 越后妻有光之隧道(Tunnel of Light)
提到越后妻有,也许有人会问这是什么处所?“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即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火车在信号所前停了下来。”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名作《雪国》所描述的苍茫之地,正是越后妻有。川端康成生活过的越后妻有,在“雪国大衣”之下,其实还包裹着极为纯净的内在。秀丽恬静的农耕地貌,经过本地村民的静心打理,生产出了越光米、八海山清酒等特色风物。
然而,由于受到现代化社会的冲击,越来越多的人放下锄头,选择走出越后妻有这个小处所去寻找机会,致使本地人口老龄化严重和城市建设废弃。寂寞的本地人,恬静的越后妻有,自然的诗意也不再轻易被人所知。
>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志愿者合影
一直到1996年策展人北川富朗开始深入研究越后妻有,并在2000年发起了“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以后,这片寂静之地才被重新注入艺术的活力。自然的地貌和废旧的建筑,在建筑师、今世艺术家眼中,成为艺术发挥的“宝地”。再到上一届2015年的大地艺术节,跨越51万人来到越后妻有,在青山绿间享受到亲近的艺术现场。
说传统乡村改造
关于传统乡村的改造,“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不但使得闲置空间获得新的用途,而且使得空间传递出艺术家的深思。
好比,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的作品《梦屋》,就是将房子的四个房间,改造为色彩激烈、形式简洁的卧室,选择以旅店的方式,使得旅客可以在此主动的记录梦境。《梦屋》散发出如同葬礼式的幽怨氛围,表示着越后妻有人口稀薄的现实问题,可能会致使一些旅客做噩梦,也可能促使人们抱团在一起,以此抵消恐怖的体验。于是,人们也成了作品的一部分。分歧于以往美术馆里短暂的停留,人们长时间与今世艺术作品生活在一起,更能够切身体验到作品的能量。
另外,《梦屋》原来的主人是一位老奶奶,在房屋改造以后,还专门为她预留了房间,可供她随时随地回来居住。今世艺术正是以先锋的艺术精神与细腻的人文关怀,走入了越后妻有。
今世艺术介入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聚集了世界各地重要的今世艺术作品,使得游客和本地人在田间巷尾,就能够领略到艺术的感染力。
> 澤清嗣作品
艺术家草间弥生认为越后妻有保存了大自然最美的模样,于是在装置作品中,运用花朵元素赞颂这片土地。草间弥生作品中标记性的圆点元素,以及肆无忌惮的形态曲线,在越后妻有似乎找到了归属地,在自然地貌的映衬下,发挥出强有力的野性生机,预示着此地潜藏的生命力。
> 越后妻有的稻田
今年,中国今世艺术家徐冰的作品《背后的故事》,又在越后妻有讲述着与众分歧的故事。一张中国传统水墨意境画作的背后,却是一堆散乱的纸张、枝条、报纸等废旧材料。实际上,这件作品中的废旧物经过艺术家的重组,在半透明的玻璃上,映出了正面的水墨景象。
《背后的故事》里,雅致的自然意境与废旧材料的堆砌之间发生了戏剧化的转折,表达着高雅艺术和日常材料之间微秒的关系,也正像是越后妻有的艺术和生活一样,互相玉成。
社会公共介入
“越后妻有大地艺术节”吸引着世界各地人的到来,也突破了本地人原有的生存方式。越后妻有很多的今世艺术作品和建筑是由本地人介入建造的,在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本地人打开了看待世界的新视角。
> 越后妻有光之隧道(Tunnel of Light)
今年,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率领团队,在越后妻有重新改造了一条观光隧道,命名为《光之隧道》。这条隧道原本是二十多年前为日本著名的清津峡所建。《光之隧道》中,歇脚木屋中圆形透光的小屋顶,能够使得游客在水池旁泡脚休息之余,想象着屋外秀丽的自然场景。当人们涉水来到观景台,远处的景色则尽收眼底。人们能够在想象与观看中,与自然发生对话沟通。
> 吉川水城作品
> 《6 个品德的故事》
去往越后妻有的路途中,阅读川端康成的小说《雪国》,感受城市的文学性。再到越后妻有打开一瓶八海山清酒,近距离接触今世艺术,在富有冲击力的艺术现场,会体验到一种亲切感。
artdesign_org_cn
艺术与设计
长按二维码可以扫描关注我们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