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尺起山-40平米居住空间改造设计 / 久舍营造工作室
来自 久舍营造工作室 对gooood的分享
缘起
在这之前,我和同为建筑师的夫人住在由老别墅改造成的工作室二楼。这种工作室和住家结合的方式虽然节省了很多通勤时间,但也带来了很多未便。所以,我们在离工作室2公里不到的位置购入了套内面积约40平米的一个商业属性的公寓,准备作为我俩和两只猫的新住所。
我们的这间公寓在七层楼的第二层,楼下是2.2米净高的架空层车库。单位的平面为长11.4米宽3.8米的长方形,内侧短边进入,外侧短边是一个设备空间和一个浅阳台。小区物业类型为商业公寓,料想由于架空层的设置和建筑限高的原因,标准层拥有3.7米的对居住空间来说比较怪的室内净高。
▼项目概览 ©赵奕龙
▼原状入口 ©久舍营造
拿到钥匙进入公寓时,空间是10多年前开发商交房时规划的 “两室一厅”的格局。和绝大多数单开间公寓平面一样,主入口都偏在开间的一侧直通端头,以通过尽可能少的交通面积组织各功能空间。入口进来走道靠分户墙一侧为厨房操作台和烟道,另一侧是卫生间贴着过道的墙体与门洞,卫生间内有水管井和新风井。再往内走,左侧是一部垂直于过道的窄楼梯,上到二层后再分别钻入前后4平米和12平米的两个卧室,两个卧室净高不足1.6米,还有明确的墙体围合,分别在朝向阳台方向的墙体上开了一个窗洞,算是有了采光。
从楼梯口再往内,是进深为5.5米的客厅,但靠入口一侧有两米左右进深被上方的小卧室压住,净高不足2米,局手下挂的楼板让有些空间低于1.3米,靠楼梯侧墙上有个小门洞,里面是楼梯下局促的蕴藏空间。实际上,真正3.7米通高客厅部分进深只有3.3米。客厅靠阳台侧被一个设备间盖住一小半,在另一半呈现了一个对着阳台的小空间与客厅相连。惊喜的是, 在对着阳台的落地窗外,竟可以看见杭州西湖十景之一——“双峰插云“中的北高峰的峰顶。
▼公寓区位图 ©久舍营造
▼窗外的北高峰 ©久舍营造
这样的空间规划,在一按时期内满足了难以承受杭州高企的住宅价格的市民对于拥有一间房子的需求(商业地产的市场价格远低于住宅地产),甚至在3.8米有限开间内竟然做到了两室一厅且所有房间朝南的户型,达到了通常70平米左右住宅才能做到的“优秀户型”标准。但这种抽象的房地产市场户型的评价标准和生活体验的品质高低之间有着巨大的鸿沟。
好比说,在这么小的面积里,走道只有一侧为厨房操作台面,另一侧是卫生间的墙体,交通面积利用不敷积极;前后两个卧室的设置使得后面卧室非常压抑,每个卧室都被四面墙体严格限定,空间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后部卧室的采光口开在厨房空间的上方,使厨房空间有3.7米的净高,不但浪费了空间,厨房的油烟也可能向上串入卧室窗内;而前面的卧室只能放下一张双人床,床头脚都顶着墙壁,非常逼仄。从入口到客厅的路径笔挺,大门一开,从门外走廊可以一眼望穿所有一层空间,作为居住使用来说,私密性很差;蕴藏空间也很有限。
▼原状卧室及蕴藏空间 ©久舍营造
这些问题都是一个高品质的居住空间难以接受的,更不克不及满足我们生活中那些更具体的需求。所以,改造势在必行。
能为自己设计居住空间是幸运的,尤其对建筑师来说,通常是自我表达建筑观念的最佳机会。对我们而言,创作即创作者自己,建筑观念和生活观念无法分割。此时,我们终于有机会深刻地讨论我们的身心如何与外部空间互相滋养,完全忠诚地面对和满足自己内在的真实需求,认真地追问我们生活中、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问题。
更幸运的是,空间中所有的台阶、墙体、楼板都是在外墙的框架混凝土结构中内嵌的辅助轻钢结构,对整个建筑不起任何结构作用。因此,我们决定拆失落外墙框架内部除管井以外的所有隔墙与隔层楼板,让一切思考从零开始。
▼裁撤内部轻钢结构 ©久舍营造
设计的开始
在梳理了我俩在这个空间里的所有功能后,我们发现要承载的功能既不算多,也不算少。不算多是因为我们近几年没有生小孩的计划,绝大部分的时间呆在工作室和外面,只有晚上和周末会在家。休息(身体的放松与精神的 增益)构成了这个空间中最核心的内容。不算少是因为虽然不常在家做饭,但夫人会时常突发奇想地做一些甜点和菜肴,因此需要足够大操作台面的厨房,大冰箱,烤箱和洗碗机,以及可以和朋友们分享美食的大桌子(亦可 作为书桌),还需要尽可能多的蕴藏空间来收纳大部分不经常使用的物件,再加上卫生间和洗衣机等日常必须品和两只猫的猫砂盆。
这些功能在一个常规的现代住宅里可能会被归纳到卧室、书房、厨卫、起居室、餐厅等数个功能房间中去。而在 一个只有40平米,即使有3.7米的净高可以操作的极小空间中,按功能房间划分的方式也是无法操作的。因此我 们必须破除功能主义“房间”的神话,抓住我们对这个空间的核心需求,并围绕此来重新放置生活的功能。
而使身心获得休息(减轻疲劳,恢复精力)即是我们对这个空间的核心需求。这样一想,似乎暗合了受道家思想影响深远的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目的,“城市山林”这个熟悉的词又呈现在眼前。回想起第一次进入这个房子看到 北高峰的感动,在这空间里置入一座“山”的念头隐约闪现了出来。
▼置入一座山 ©久舍营造
盈尺起山
为什么是一座山?这里头固然有我们对自然山水及园林的偏爱。然而,要在40平米的空间内放入一座“山”,其实不是仅仅喜好可以支撑的。而正是空间的小,层高的怪,为“山”的呈现提供了可能性。“山”的内外、界面和体积也恰好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策略解决了极小空间的一些问题。
▼山内外分区 ©久舍营造
正因为空间小,因此需要疏密有致。致密的贮存空间可以匀出疏朗的活动空间;也正因为层高怪,一层太浪费二层太局促, 因此一二层之间多级差的标高系统才有了充分的合理性。而这两者,都指向类似“ 山” 的形态。而且,“山”既有体积,又是界面。作为界面,它可以把强功能区与弱功能区内外分开,让紧得更紧,疏的更疏。
这座“山”位于平面长向的中段,如一道屏障,把公寓空间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山”外部的厨房卫生间等强功能 区,和“山”内部的自由功能区。“山”的主体是一个完全由E0级环保桦木多层板构造的巨匠具。桦木多层板具有结构稳定、面层美观的特点,既是概况材料,又是结构材料。材料之间大多以重力叠加形式构造,辅助木枪钉直接固定,局部地柜部分用齿榫咬合,结构与构造的自然真实性都诚笃地显示出来。它的正面桦木纹理与截面多层胶合的平行细密深浅线条也提供了余光中的生动细节。它集合了大量的蕴藏空间(除卫生间和厨房蕴藏以外, 在桦木多层板的山体内最终共设置了13.28立方米的巨量蕴藏空间)。“ 山脚” 的“ 峡谷” 入口,“山 腰”的“院子”,逐步抬升的连续台地(而不是楼梯),以及山顶的“洞窟”卧室以及一个联系“山体”内外的 窗洞成了“山体”各部分的主要空间类型。
▼E0级桦木多层板 ©久舍营造
▼“山”体中13.28立方米的蕴藏空间 ©久舍营造
确定了构成“山”的主要类型,接下来就要逐步落实“山”内外的具体做法和尺寸。
山外
“山”外部的改造中,原有的入户门、烟道风管及水管井(内含上下水及污水管)位置与整栋楼宇相关,这决定了厨房和卫生间这些特别强的功能区域的相对位置无法大动。我们将厨房和卫生间的轮廓做了比较大的调剂。
▼一层平面 ©久舍营造
厨房由原来的走廊单边操作台,转变成双侧操作台,而且根据分歧的厨房操作动作区分了台面高度。我们在入户门位置设置了双门冰箱和鞋柜,还在走道两侧的橱柜里容纳了灶台、台盆、洗碗机、烤箱以及大量的蕴藏空间。走道可以在使用厨房时完全成为操作的区域,洗碗机里的餐厨具也可以零距离收入走廊对面的碗柜之中。厨房与卫生间的隔墙因为双门冰箱与操作台面的进深差而呈现了转折,也为墙体自身提供了更好的强度。
▼进门走道两侧为厨房空间 ©赵奕龙
厨卫部分空间的净高我们设定在了1.95米,这是综合上部休息空间和楼板厚度后作出的选择。为了在这个高度内 使用厨房,我们精心选择了油烟机的型号来匹配这个高度。而且安装了特殊型号的内嵌式射灯来防止炫光。作为功能性极强的厨卫空间,我们选择了模数化的宜家制品白色系橱柜和吊柜,配合白色的电器和瓷砖,提高了空间的整体亮度。
▼洗碗机与碗柜的关系 ©赵奕龙
钻进“山”内的出口在卫生间一侧,与公寓入口各占据一边。因此在“山”外部呈现了路径的转折。由于“山”的屏障作用,从主入口进门后的视线被有效的阻隔,“山”外侧的生活也拥有了更私密的感受。而在转折的那段垂直路径上,我们结合“山体”设置了大量的蕴藏空间,将行李箱、当季的衣物都蕴藏进落地的移门内。
▼动线图 ©久舍营造
▼转折的路径和落地储物柜
另外,我们也将卫生间的平面由原来的方形改为长条形,入口也移到了这段转折的路径上,而且将卫生间干湿分区,把洗手台盆和台上镜移到了直对进入“山体”另一侧的“峡谷”处,镜面也增加了从“峡谷”出来时的空间进深感受。
▼操作面长度与走廊长度对比 ©久舍营造
▼走廊空间的使用状态 ©久舍营造
与原来的厨房卫生间区域的平面相比,概况上我们增加了走道的长度,但单位走廊长度内的操作面长度却增加了近50%(由1.18增加到1.72),极大地提升了走廊空间的使用效率与行进体验,而且获得了更方便的厨房卫生间体验以及更私密的内部。
▼走廊
山内
打开台盆对面的门扇,就进入了“山”的内部。首先要路过“山脚”的峡谷。峡谷是整个公寓中层高最高的处所。左侧贴着分户墙,75cm高的桦木板墙裙将视线引向远处,右侧为桦木多层板的柜体,由头顶高处向前方逐级跌落。两侧的屏障更显出峡谷的幽深。我们将与猫的生活相关的一些物品寄存在峡谷右面的柜体中,并在最下层设置了一个没有门板的洞窟用来放猫砂盆。
▼进入山内的“峡谷”,可见侧边的猫砂盆区域 ©赵奕龙
▼曲折尽致©范久江
正因为“山”内外入口的位置由正对入户门的一侧改到另一侧,进入“山”内部时正对是远端设备空间的隔墙,斜角的阳台外的景色得走上两步才可看见。动线的这两次曲折反而获得了一种传统江南园林时空的幽深之感。
▼平面视线 ©久舍营造
沿着“峡谷”前进,右侧的“山崖”逐渐下降,而脚下的地面也由两级台阶抬升,从峡谷中逐渐爬升的游山感受油然而生,眼前景色的光亮也逐渐加强,就进入了“山腰”的院子。
▼“山腰”的院子 ©赵奕龙
院子是架空在两级踏步高度的一个3.5米见方的大平台,四周都由同为45CM高的柜体或墙裙围绕,单一的桦木多 层板材料形成了强烈的包裹感,半高的墙裙如同床榻的靠背引诱人席地而坐。这个平台的下方是满铺的蕴藏空间以及一大一小两个电动升降的桌板。当桌板全部降下时,这个空间就是我们在家里随处可坐可躺的大地铺。而当桌板升起时,这个空间就酿成了餐厅、画室、书房甚至棋牌室。除一些可以收纳进地柜的靠背折叠沙发以外, 院子内唯一的一件家具就是一个好朋友设计的渔夫造型的落地灯。
▼零丁升起的大桌面
▼两块桌面全部升起 ©赵奕龙
与院子一圈低矮的柜体或墙裙相衬,我们在整个墙体上使用了具有细腻混凝土质感的水泥涂料。这种材料和色彩的对比,配合院子外阳台投入的日光,使得“山腰”的院子获得了在开阔室外的错觉。
院子与外部阳台之间,我们设置了一个比院子再抬高12CM的榻榻米的区域,这里也成为我们和两只猫在周末晒太阳的区域。抬高的动作让外部的阳台地面近一步消隐,这个“榻”便有了临空的意味,远处的北高峰似乎触手可及。榻榻米区域与院子之间的洞口上方也安装了窗帘和幕布,未来也可以成为家里有密友亲朋来临时休息 的小卧室。
▼榻榻米空间
从院子越过榻榻米空间往外看,是窗外阳台前方近处的乔木以及远处部分可见的北高峰,而转头内望,一个连续攀升的台地从眼前展开,一直铺陈到贴近顶部的“山顶”洞窟。这是一个联系上方卧室和下方院子的台地系统,也是内部经常使用物品的顺手蕴藏空间。四层台地首先提供了逐步抬升的视线高度,在分歧的高度上或坐或站,从平视一直到俯视, 眼前的院子和阳台外的密林都将以分歧的面相显现眼前。在最高点,阳台的两扇大玻璃移门被窗外的绿植布满。
▼回望山体 ©赵奕龙
▼连接山内外的通路 ©赵奕龙
▼连续的阳台、院子、台地、卧室 ©赵奕龙
▼影院模式 ©赵奕龙
台地的上部两层的蕴藏空间是从山外打开,而下部两层则分别是寄存床垫等大型物件的深柜和寄存随手物件的组合抽屉,方便坐在院子周边时(最高频的小坐位置)取用。
▼台地的蕴藏空间
▼蕴藏空间细部©范久江
与楼梯纯粹的交通作用分歧,有一定高差的台地,其实不克不及让人连贯顺畅的上下。上的时候有时需要手脚并用; 比较懒的时候,爬了两层还可以中途坐下回头看看窗外的绿色和远处的北高峰,甚至坐到侧边高出台阶的柜体上一览众山小,生活的节奏被无意中打断和放慢。这种设置,完全改变了常规居住空间的楼层概念,我们获得了在居住空间中非常规的视线与位置关系,而这种特殊的体验构成了我们新的日常性。
▼身体与空间©久舍营造
在这个台地的最上面一级,我们打开了一个扁长的洞口,安装了一个上悬窗,并郑重其事地安装了黄铜的风钩和插销。这个窗不但有为厨房和卫生间辅助通风和采光的作用。有了这个窗洞,我甚至可以躺在这级台地上,俯瞰 夫人在厨房做饭;从窗洞接过夫人做好的甜点品尝;我们也可以边坐在这里边看投在幕布上的片子,边回头看两只猫在厨房的消息;甚至在卫生间看见阳台外的满窗绿意。而这个窗洞更成为两只猫进入“山”内外的近道,轻松的在内部台地和厨房台面之间穿梭。
▼内外入口及窗洞位置©范久江
▼两只猫的“捷径”
▼从窗洞俯瞰厨房 ©赵奕龙
▼由入口厨房透过洞口望向室外 ©赵奕龙
山顶
在台地最高处的山顶,是一个如同洞窟的空间,那是我们休息的处所。这个空间仅有1.6米的净高,虽然无法在其中站直,但由于上到这个空间,人基本是坐在或者躺在床垫上,所以其实不会感到压迫。
▼山顶卧室 ©范久江
这个空间同样整体由桦木多层板包裹,台面也铺上了榻榻米,三面为柜体,换季的衣物都收纳在内;床垫嵌入其中一侧,床头的柜体内包裹着原有建筑风井,我们安装了隐藏的排气扇帮忙休息空间换气。而朝向台地的一侧则完全打开,窗外从下面无法看到这个空间内的活动,而坐在床垫上却可以看到下面发生的一切,包含窗外的四季转变。
▼二层平面 ©久舍营造
▼通风示意图©久舍营造
▼高处的满窗绿意 ©范久江
在开口一侧的顶部我们也隐藏了一条轨道。如果楼下榻榻米有人临时居住,就可以方便地挂上窗帘,酿成与下方互不干扰的空间。
▼装了帘子的卧室
结语
内部这座“山”,同窗外的北高峰遥相呼应,似乎我们的家也被拉入了西湖十景的城市地理结构中, 我们与杭州发生了观想意义上的联结。“山”内外一系列空间的设置,使家中的居住体验变得极其生动,甚至有些“恣意妄为”。入住泰半年来,我们时常会被某一瞬间的场景感动,用照片记录下来成为未来的回忆。
▼生活的诗意 ©赵奕龙
这个空间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日常诗意,也特别匹配我们俩和两只猫的生活方式,我们想象不到还会有哪个空间比这更适合我们一家四口的居住。
我想,这个自宅的设计就是我们的建筑理想。在这里的生活体验是绵延不断、布满具体而丰满的回忆的。就如同那座置入仅仅40平米空间的“山”,它其实不是通过造型或构造的方式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对个体日常诗意的一次次追问中逐渐显现出来的。
▼卧室窗景©范久江
项目名称:盈尺起山——40平米居住空间改造设计
设计方:久舍营造工作室
公司网站:www.continuation-studio.com
联系邮箱:continuation_stu@126.com
项目设计 & 完成年份:2018.05-2019.01
主创及设计团队:范久江、翟文婷、朱伟南
项目地址:杭州
建筑面积:57㎡
摄影版权:赵奕龙、范久江 Zhao Yilong, Fan Jiujiang
合作方
客户:范久江、翟文婷 Fan Jiujiang, Zhai Wenting
品牌:E0俄罗斯桦木多层板 15mm/30mm(臻藏古木)
水泥涂料(日本SKK)
白色瓷砖(费罗那)
渔夫灯(十二时慢)
射灯(石客照明)
版权©www.gooood.cn,欢迎转发,禁止以gooood编辑版本进行任何形式转载
▼ 网站最新24小时精彩项目集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