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一次与山水作答的城市微更新:建筑“轻干预”和景观“重介入”
AT 2019.03 风景与建筑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展示中心
——一次与山水作答的城市微更新
郭桐江刘杨刘一博艾骏男
重庆市设计院
重庆大数据智能化展示中心是一个旧建筑改造及景观公园提档项目,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两江幸福广场,地处照母山科技新城的核心位置。1990年,江北国际机场通航,重庆向北拉开序幕。2000年,重庆北部新区设立。2010年,两江新区获批成立,重庆北部在城市建设、财产聚集方面成了重庆的领头雁。而照母山科技新城,从十五年前在重庆人心目中的“有点远,没配套”,早已蜕酿成为科技公司扎堆、轨道线便捷、毗邻照母山森林公园、达到市中心快捷、周围品质住区林立的重要商务街区。
在设计师眼中,本项目除肩负着作为智博会分会场的重任之外,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城市微更新的机会。设计中将建筑“轻干预”和景观“重介入”相结合,借由展示中心项目的实施,我们希望对幸福广场片区进行一次针灸式的场合改造,注入新的活力,吸引周边市民及白领主动前往,令这片广场及公园重新恢复人气,使商务区具有更丰富的工作、生活体验。
照母山漫游体系
照母山科技新城区位图
和国内很多写字楼区一样,照母山科技新城商务楼宇密集可是生活体验单一,虽然写字楼群围绕着一个大型硬质广场及柏林公园,但达到性较弱,公园绿化未被充分利用,非常可惜。而在本项目之前,我们就一直在为政府布景的平台开发公司提供设计咨询,希望在本片区打造更完备的步行体系甚至空中游廊体系,更高效地连通被星光大道隔断的写字楼群工具两区。
照母山区域步行体系建构
本项目的实施成了我们正在思考的系统工程中的一环。我们希望将本项目融入片区步行漫游系统之中,将其打造为一个非常精彩的片段,买通脉络的同时实现区域更充分的串连。在更微观的层面上,我们通过一系列步道改善与联系环湖的工具步行路径形成闭环,并与东北角的地铁站口对接,吸引更多的漫步人群。
室外交通体系分析
交通系统梳理
场地现状
项目用地位于照母山科技新城中央的幸福广场南侧,正好在方尖碑的下部,毗邻柏林公园,看山面水。建筑原为一家停业数年的饭店,为迎接2018年8月下旬在重庆召开的智博会,展厅项目选址于此。基于紧迫的开放时间要求,业主选择了对既有建筑进行改造的方式,以节约工期。本项目从开始设计到开放,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
1.入口广场;2. 主标识 ;3.主入口台阶;4.景观栈桥 ;5.现状游步道 ;6.栈桥;7.景观草坪 ;8.无障碍栈桥 ;9.湿地花卉 ;10.退台式台地 ;11.户外公共平台 ;12.滨水小剧场;13.亲水台地;14.空调外机区 ;15.次入口 ;16.观景台 ;17.竹林区 ;18.轨道站出口 ;19.现状变电箱 ;20.湿地净化景观 ;21.叠水瀑布 ;22.现状林地;23.现状车行道 ;24.方尖碑 ;25.商业外摆区
要实现设计目标,我们首先对项目进行了场地类型的转换。场地原貌为较为私密的餐饮外摆空间,荒废已久、树木茂密,市民视线所及之处非常消极,这与我们预设的场合感更具公共性的目标相左,因此我们进行了全面的植被移除,将场地的沿湖界面重新展现出来,增强了开放性,改善了其原有的可达性差、通透性差的缺陷,让游览者尽享湖光山色。
展厅前区
建筑立面改造“轻干预”
在建筑的外立面整治工程中,一方面迫于工期的压力,一方面出于整体风貌协调的考虑,我们确立了“轻干预”的设计原则,对现状立面进行分类措置,其实不全盘大动干戈,而是局部改造立面,压缩工程量。
立面材质转换
经过细致的实地踏勘,对于个别风貌突兀破旧的立面予以裁撤,换以与风貌色彩协调的竖向金属格栅;对于较统一的立面元素,采取“外罩”玻璃体的方式进行风貌转换;对于干挂石材的立面部分进行了保存,并补齐外墙凹凸缺口,提升立面整体感。
展厅玻璃幕墙
建筑功能结构
整个项目的总室内面积为5 200㎡,其中作为主展厅的部分为1 800㎡,临近西侧入口广场,位于第二层,其下部的一层空间面积约800㎡,设置为管理公司办公用房。而与主展厅相邻的东侧二层区域室内面积约1 100㎡,在后续被设计为创客空间“MK SPACE”,其下部一层的1 480㎡被设为企业展区,该区域通过一部后加的自动扶梯与主展厅相连。
室内步行廊道与主展厅
景观“重介入”
景观以“重介入”为设计原则,以项目主题“大数据”为概念元素,提取大数据传输的“点+线”的模式,通过对图形的关键元素提取、设计演绎,结合场地地形和功能结构,形成特有的景观形式。
以原有的景观资源为依托,通过对临湖场地的整治,利用“近自然”的设计手法,增设滨水休闲场地,加强陆地与水体之间的亲水关系。根据大数据展厅的整体游览需求,结合建筑收支口重新设计交通流线、人行动线,与建筑内部的展览游线相整合,划分室外场地的景观功能属性,加强陆地与水体之间的亲水关系,打造多条理的立体景观。
游廊串连体系
为了实现片区步行体系升级,我们在场地中置入了三个新的交通体,通过坡道连接室内建筑与滨水景观区,并买通了场地的工具步行脉络,形成了贯穿整个场地的游览主线。同时,沿途创作发明了一系列游览节点,如外挑观景台及向市民开放的室内观景外廊,营造丰富多变的步行体验。
步行游览动线串连各景观节点
处于分歧标高的步行交通
连接展厅室内外和柏林公园的景观桥
主入口展示区
功能上将原有主入口广场拓宽,满足人流集散、车辆回车及临时停车功能,同时增设主入口Logo,提升整体迎宾氛围。景观塑造上,修复原有叠瀑,形成动态景观,丰富游览时的视听感受,同时具有曝氧净化水体的功能。结合紧邻的无障碍景观桥,在此处形成整个场地的景观眺望点。紧邻建筑幕墙的场地以草坪、石材铺装、玻璃栏杆的简洁方式安插,重在突出建筑外立面幕墙的整体感和序列感,夜晚在幕墙灯光的映射下,整个场地显得干净通透。放置于草坪上的景观置石小品采取石材质感透光PE材料,白日可以作为景观坐凳,夜晚则是怪异造型的景观灯。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OD4GDd9oh26ia5VCWsdeYDUnDwicjtJZN9Kfc5EX搜索引擎优化uVpLrBRL7t87yaOZq6zGetbrcHFTv4ysPXQPYe1aL1ovA/640?wx_fmt=jpeg
主入口广场Logo
主入口平台及景观桥夜景
滨水休憩区
功能上,在满足场地内土方平衡的前提下,梳理滨水区域的原有地形和植被,将临近湖面区域原本难以亲水的景观结构做适当改造,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亲水小广场,通过缓坡草坪入水的形式,形成水生植物生态驳岸。整体交通上,采取无障碍景观桥和退台式生态草阶的设计手法,将高差较大的区域联动起来,构筑多条理的景观空间场地。
生态草阶不但能完善步行交通功能,还能结合亲水小广场形成集亲水、观景、休闲、演艺活动为一体的湖滨露天小剧场坐区,功能更加灵活自由。在形式上加强了场地的景观完整性,同时也呼应了设计构思中所提取的大数据景观元素。
为营造舒适丰富的游览路径,我们在原场地中置入了三个无障碍交通体和一个景观交通体,通过交通体景观桥来连接建筑室内展厅与室外场地和周边地块,买通场地的步行脉络,形成整个场地的游览主线。采取无障碍通道的方式满足分歧人群的使用需求,同时解决展厅的设备运输问题。
改造后的滨水休憩区
户外休憩区
通过景观台阶串连一、二层商业,结合展厅的功能需求,在展厅南区屋面设置户外咖啡座,同时考虑到现有屋面有限的荷载,利用可移动式花箱,合理分隔屋面的休憩空间。
室外公园植物分区
工程难点
本项目规模虽小,但多专业协作的难度却非常高,由于时间非常紧迫,项目采取设计总承包的方式,由建筑师协调总控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幕墙深化设计、照明设计、消防设计等各分包设计团队的工作,同步开展设计工作。同时,室内设计和展陈列计团队也在稍后同步进场开始设计。由于复杂的地形原因,建筑南面邻水,其余三面均有高差,而且由于是旧建筑改造项目,大型施工设备难以达到低区,为施工组织造成了极浩劫度,所幸项目最后依旧按时完成,如期开放。
利用草阶解决高差及步行交通
室外草阶夜景
结语
跨越湿地植被的景观桥
我们认为,城市微更新的意义在于通过适度的设计干预,充分保存城市记忆,避免全拆全建,让市民所熟悉的城市片段蜕酿成环境更优美、体验更丰富的场合。城市微更新,需要设计师秉承一种可延续的设计立场。城市微更新展现了对城市历史的尊重,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比新建项目更多的限制以及完全未知的工程难点,“见招拆招,避免大动干戈”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常态。可是,我们也认为,设计师应有这样的社会责任感,坚守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体验的一片初心,努力做出测验考试。如今,周边市民逐渐发现了这个散步的新去处,临湖休憩的人群正慢慢地多起来,人们越来越喜爱这片居于城市中的山水风景。
室外景观成为市民休憩的好去处
业主:重庆高科集团有限公司
建设地址:重庆市渝北区两江幸福广场
建筑设计:重庆市设计院第一建筑设计院
建筑设计团队:郭桐江、刘一博、陈竞、刘文君
景观设计:重庆市设计院环境艺术设计院
景观设计团队:刘杨、艾骏男、黄双斌、毛雯、赵晶、任艾卿、欧阳彩虹、龙智杰、郑欣
施工单位:重庆陆中海岸园林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面积:5 200㎡(建筑),12 506㎡(景观)
设计时间:2018.01
建成时间:2018.09
摄影:三棱镜建筑空间摄影
本文刊登于《建筑技艺》杂志
2019年3月刊《风景与建筑》专题
(点击杂志封面了解本期详情)
长按识别,进入小店购买本期杂志
/ 《建筑技艺》学堂 /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办署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2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德律风:010-57368776,894675596@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德律风:010-57368776。
(杂志近期主题包含:“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火车站建筑、机场建筑、超高层建筑、财产园”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