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多重人格建筑师诊断述说
来源:非标准建筑工作室(ID:non-standardstudio)
作者:武鸿儒
融合后的比利,
或许会远不如各个“人格”的总和。
丹尼尔·凯斯《24个比利》
依照心理学的说法,每个人的内心都有3种人格状态:内在父母、内在小孩、内在成人。这3种人格同时住在我们的身体里,而且会交替呈现。
依照建筑学的经验,每个建筑师内心都至少有8种人格状态:
内在画图狗(不解释)、内在哲学家(每个建筑师都热爱思考人生)、内在艺术家(不解释)、内在天才(每个建筑师都觉得自己是天才)、内在黑客(每个建筑师都熟练掌握5种以上软件,并擅长各种翻墙)、内在中二(big走红后,此种人格的控制力延续增强)、内在传销头目(每次汇报都是传销现场)、内在农民工头(施工现场是此种人格的主场)等等。
这些人格同时住在建筑师的身体里,而且会交替呈现。
多重人格的直接影响就是——
选择困难。
一般人的选择困难是因为穷。
建筑师的选择困难真的是选择困难。
究竟结果花的也不是自己的钱。
拿到任何一份任务书,建筑师的各种人格都要大战几百回合——例如说建筑师最喜欢设计的博物馆:
艺术家人格最先兴奋:要为城市奉献一座伟大的艺术品!
哲学家人格马上反对:我们要思考历史的厚度和温度。
天才人格永远自信:我的设计理念是宇宙级的!
黑客人格想:这回得用上最新的软件。
中二人格筹算用这个方案拯救失足青少年。
传销人格已经想好了“花开富贵”“扬帆起航”好几个意向。
工头人格觉得施工不克不及太难,一定要控制好造价才现实。
……
固然,通常最后都是由画图狗人格来结束战局:
各位大佬,马上要交图了~
要我说,与其天人交战浪费时间,
不如让每个人格都发挥一下。
像下面这块位于美国休斯敦的基地要建一个博物馆,南面是老的休斯顿博物馆,西面是一个艺术学校的校园,剩下还有三个校园教会。
中二人格既然想用博物馆拯救校园失足青年,那就得让这个建筑成为一个活跃的社交场合。中二人格的想法是设计一个庭院系统来吸引各个方向的人流。
将建筑沿着基地的形状进行抬升。
然后在建筑的每一条边上为每一股人流都切分出一个庭院。
不怕人流多,有多少切多少,
中二少年就是这么热血!
所有的庭院相互自力,自成系统,而且自然的将建筑形体切分成了若干个部分。
按理说下面就该来安插内部功能了,这就不克不及让中二人格来热血了,否则甲方的血压非得热血了。
还是交给画图狗人格来合理安插吧。
一层为公共活动部分;二层为普通展厅,三层为特殊展厅,中间再挖个中庭。
中规中矩,没毛病。
但作为一个博物馆,太中规中矩也就没意思了。
那就让艺术家人格来创作发明个艺术品吧。
宇宙之初,上帝创世,一片混沌,一片黑暗。
上帝说:“要有光”,否则我创作发明的一切将无任何意义。
于是就有了光。
伊甸园里,蛇对亚当说:吃了这个苹果,你那当安排的眼睛就可以寻找光明。
于是亚当明亮的眼睛看见了夏娃的美丽。
光,是属于上帝的艺术。
下面这一步完全来自于艺术家的想象力。
没有理由,艺术也不需要理由。
这是画图狗设置的展览参观流线。
划重点:艺术家将流线酿成了光线。
那么,问题来了:
光从哪儿来?
固然是从天上来。
光线重新切割了屋顶形态。
因为博物馆需要开高侧天窗的要求,所以屋顶沿着光线的痕迹开侧天窗。
于是,屋顶自然呈现了高低错落,再对每块分割出的屋面进行起翘造型。
同时也在曲面天花板下缘形成光反射板,将光线汇聚到一起并反射到展厅的各个角落。
好,让我们为艺术家的伟大艺术鼓掌!
鼓完掌说点正经事。虽然这个屋顶很漂亮很艺术,但也只能解决三层的采光。
那一层和二层怎么办?
工头人格坐不住了:
再这么艺术下去肯定建不起来啦!
下面还是让我来控制一下施工难度吧。
不就是没有采光吗?
开窗不就得了。
底层架空+水平长窗,现代主义新建筑五点之二点。
最简单也最经典。
谁说工头没文化?
现在看起来这个建筑基本已经成型了。
但甲方要求的希望与对面的老休斯顿博物馆发生呼应还没有解决。
老休斯顿博物馆由建筑巨匠密斯·凡·德罗设计,立面为密斯典型的玻璃+钢构成的“皮包骨”风格。
致敬神马的这种事哲学家人格最爱干了。
哲学家人格在立面外侧又设计了一个幕墙系统。运用今世先进的半透明曲面玻璃幕墙向百年前的玻璃幕墙的先行者密斯先生致敬。
至此,整个建筑才算完成。
这就是史蒂芬•霍尔设计的
新休斯顿博物馆。
一个由多重系统组合构成的建筑。
我们来看一遍完整过程。
但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这么复杂分裂的多重系统怎么才能向甲方解释清楚?
你们是不是忘了传销人格是干什么的啦?
这个屋顶是天空中的云朵在世间留下的痕迹。
是名符其实的“云上美术馆”。
建筑本就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或许你觉得能把所有问题都用一个方法解决的是天才;
可是能把每个问题都用最适合的方法解决的才是智慧。
不管你宣称的是哪种个性,哪种风格,你都不克不及不在设计生命里面对分歧类型的人。不要期待人们的行为和反应与你一致,就不会觉得设计被冒犯。
接受他人分歧的个性,
也接受自己分歧的个性,
或许可以更好的享受建筑这个游戏。
本文感谢巨匠姐林雅楠的文案撰写和指导
图片【2】【3】【4】【5】【6】【25】来源https://www.archdaily.com/
图片【1】【24】来源https://www.百度.com/
其余分析图与动图全为作者自绘,转载请注明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办署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德律风: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德律风: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含:“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