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乃小潜mg 发表于 2020-12-11 07:53:15

ABBS|地产行业低迷,建筑学子就业何方 ~ 一名重建工学子的痛彻思考



· (一)房地产与建筑设计 ·

正是由于房地产的火爆,建筑设计才被捧上神坛,每个建筑学子背后都偷偷幻想有一天自己能成为神,男神或女神。男生心里有安藤、库哈斯等,女生心里则有妹岛、扎哈等。1990年到1995年左右,中国建筑市场刚刚起飞,国内建筑人才稀缺,刚结业的本科生往往会被直接委以重用,相反那个时代出国的建筑系学生,据说很多都改行了。因为昔时国内本科刚结业,就能接手体育馆之类的大型项目,而出国之后,发现只有类似十字路口改造这样的小项目,还得跟各国移民建筑师来抢,于是好多人都改行了。



随着国家经济的转型,政策的大量调剂,中国房地产在经历了黄金10年之后,迈入所谓的白银时代。房地产比其他行业更加显著地感受到改革阵痛期所带来的的剧烈疼痛。在房地产企业已经觉得吃不饱的时候,作为下游的设计院,更是处于快要饿死的状态。建筑设计这个专业也被摘下了神圣的光环。曾经作为最高分的王牌专业,在很多人眼里,遥不成及。每当学习建筑系的重建学生说出自己的专业时旁人城市投来,惊异的目光,连重庆出租车师傅城市提到“重大建院的票子”之类的俏皮话。然而,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景气,这些眼光中的惊异正在逐渐的消失。同时从招生方面来看,建筑系已经越来越难招到高分,更多地人选投其他专业。

如今西方的建筑设计早已是夕阳财产,这是不争的事实,西方的今天也许就是中国的明天。这一天的到来,可能是10年之后也可能是20年之后。据说上海天华下属一咨询机构的预测数据表白,中国房地产的完全衰落,是在15年之后。15年后的我们,大体是,三十五六岁的年纪,如果这一预测成真,那么也许,三十而立之后的我们,还会经历人生的重大转折,经历疼痛的职业调剂。作为本科应届结业生,相比之下转型本钱小很多,正所谓年轻人错了还可以重头再来。

人们对建筑专业的评价,也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粗略地浏览网络上的评论跟帖,不难发现,2014年上半年以前,关于建筑的评论几乎全是高度的赞扬,建筑设计是高薪职业的代名词。虽然其中有部分人会说建筑设计行业十分辛苦,但依然是认可它前景无限、薪水斐然。然而2014年下半年以后,评论急转直下,网上的评论,几乎无一例外的,埋怨建筑设计行业薪水大跳水,且工作强度呈现两个极端,部分设计单位无事可做,也有单位以极低的工资做着极大的工作量来以极高的性价比维持设计市场占有额。

在世界上有众多的百年企业为人称道,然而房地产行业,目前为止,从未降生一个百年企业。究其原因,房地产的开发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逐渐由萌芽到盛开,最后由盛而衰,随着城市化推进到尾声的时候,市场需求锐减,大量房地产企业也将随之消失。巨匠都相信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不成能再回来了,是的,因为快速城市化进程几乎是一个不成逆的过程,绝不是一个周期性的过程。

也许,这个时代,即将不是物质空间建设的时代;这个国家还将继续前行,但在这个已经几至颠峰的建设市场,未来的90后建筑学子注定蹒跚而行。

· (二)建筑设计结业生的就业可能 ·

学建筑的人大多自许为“通才”,因为建筑设计是一个需要通晓各类知识的综合型工种。众所周知,很多建筑设计巨匠都是“半道落发”,他们是环球行摄的雷姆库哈斯,钻研数理的扎哈·哈迪德,驰骋拳场的安藤忠雄,把玩工匠活的祖母托,精通结构的卡拉特拉瓦……诚然,他们的转型十分成功。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也有大量学习建筑设计的学生,最后从事其他行业,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如歌手陈奕迅,演员吴彦祖,还有很多诸多服装设计、化妆品设计等领域的设计巨匠,都有建筑设计师成功转型的例子。根据笔者部分得知的信息,结业多年后,大体只有1/3左右的人会继续留下来做设计,而其它大部分的人城市转行,从事房地产相关行业,或甚至与建筑行业毫无关系。



然而当面临现实工作去向抉择的时候,很多建筑系的结业生,视野只锁定在设计领域,仿佛做其他任何行业都是游手好闲,害怕自己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地发挥,害怕自己5年的专业课程学习白搭,不克不及发挥其最大价值,因为往往否定自己是最难的。

本科结业生除去考研和出国留学,剩下直接工作的同学,绝大部分选择结业后进入设计单位工作,只有很少的人会选择进入地产公司或其他领域。与本科生相校,研究生的选择,种类更加繁多,比例也更加均衡。有相当数量的研究生,会选择房地产企业,甚至施工单位。究其原因,不是在于学历的差别,而是在于思考的深度和维度。我们众多的本科结业生,对未来的职业类别,从业生涯的规划,乃至于人生的追求,思考甚少。大量的人会追寻着前辈的办法,不加思索地进入设计单位工作。部分同学甚至从未对其他类型的工作岗位做过查询拜访、思考和预判。而研究生,由于他们的本科同学有很多可能,已经工作三年,可能部分已经从设计单位跳槽,转投房地产或其他性质的工作。面对于此,研究生同学的选择视野自然会开阔很多,固然,研究生出于硕士教学阶段的思维训练和视野开拓,也促使他们对于择业做更多的调研和预判。

如今的大学,即便像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这样好的专业学院,里面这些通过了高考鬼门关的昔日学霸,在大学时候,也有大量的人,将大把的时间放在了游戏之上,自己的5年所学,到头来仅仅是一些绘图技巧、绘图软件甚至图面表示的掌握。同时,鉴于部分学生为争高分把学习偏重点放在了图纸表示和内容信息量上,关于方案构思,关于设计理念,关于建筑设计背后的人文关怀等,他们的积累少之又少。这便致使进入设计院的本科结业生,往往会感觉感觉到似乎在半年内便用尽了5年所学之才调。这之后,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也许跟没有专业基础的经过几个月培训出来的“画图匠”无异。

这也揭示了一个残暴的现象,很多设计院裁人,最先裁的即是工作了四五年的员工,而不是刚入职的新员工,也不是工作了十多年或数十年的资深员工。因为很多工作四五年的员工所饰演的不过是熟练绘图员的角色,而他们的工资已经相较于新入职的员工有了大幅的增长,对设计院而言,他们的性价比已经变得非常低。设计院更愿引入所谓的“新血液”新员工,他们的性价比更高。而资深员工之所以不裁,则在于他们是团队的大脑,具有不成替代的作用。

从更高的角度来讲,实际上,世界上最优秀的大学,教学的重点都不是大学所教授的知识,而是对于一个人素质、思维、见识等的提高,培养的是“人物”而非“人才”。类似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可以在哈佛、耶鲁大学等名校的宣传中看到。同样的,一个优秀的建筑学子,他通过建筑所习得的思维方式,很洪流平上也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人很可贵的是自己的可迁移能力!

· (三)设计院与房地产企业 ·

建筑设计的同学有很多的就业可能,以下主要讨论建筑设计院和房地产企业确当下境遇的对比:设计院主要分为两大类:以住宅设计为主的设计院,以及以公建设计为主的设计院。以住宅设计为主要业务的设计院大幅裁人或者降薪,普遍的裁人比例高达30%(备注:裁人一定水平上可以包管剩下员工的,合理工资水平,让设计院人员维持在一个和自己任务量相匹配的水平,可以让剩下的人仍能够依照正常的负荷进行运转。但存在未来接到新业务没有足够人手来做的风险。降薪则会降低整体员工的工作量和强度,降低了整体员工的积极性和效率,损害所有人的福利和薪酬。但降薪相当于变相的人才储蓄,虽然公司具有很大的人才冗余,但可以应对未来可能增长的业务量)。



相对来说,以公共建筑设计为主要业务的设计单位,在此轮房地产大萧条中所受冲击较小。以公建设计为主业务的设计院如西南院、华东院等都存活得较好,甚至业务量有所上升。有的设计院如苏州院,业务傍边有大量的旧城更新项目,也同样受波及较小。在国家压制住宅开发、住宅市场需求疲软的同时,近年来国家还略微加大了对公共建筑及公共配套设施的投入。因此部分以公共市政配套设计为主的设计院,诸如广西华蓝设计院,业务量巨大,设计市场需求强劲。房地产的主要业务,也开始向去存量和优化存量的方向进行发展。

那么是否意味着进入以公共建筑设计为主要营业点的设计单位,设计人员的薪资还会像以前一样丰厚呢?是否从事公建设计的设计人员会比从事住宅设计的同行们高出很多呢?其实否则,随着房地产设计量的减少,从事住宅设计的人员过于饱和,会转投公共建筑设计方向,那么传统公建设计人员便会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他们的福利酬报自然会随之下降。来自很多方面的声音都暗示,如今的设计岗位招聘已经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变成买方市场,这也是供需关系的一种体现。

中国设计市场一直存在着国家的政策呵护。国外设计单位没有资质在中国从事施工图绘制工作。而刚刚出台的相关政策似乎正在逐渐放开这些呵护政策。职业资格证今后将不克不及像以前一样挂靠于单位。国家也取消了部分设计院的特有资质。建筑师负责制也开始在上海地区试点。有朝一日,如若中国撤失落国外建筑师的准入门槛,届时中国建筑设计师面临的挑战将进一步增加。市场化会加速设计师的优胜劣汰。能力和经验将更洪流平上替代文凭和证书所发挥作用。

很多人预测未来中国的设计单位将有两种主要的形式。第一种是超等综合型设计大院,可以完成几乎所有的设计相关业务,所谓的“设计总承包商”。另一种是小型的专业化设计事务所,如厨房设计事务所、卫生间设计事务所等,走上律师行业中个人律师事务所的相似道路。

越“下游”的行业,话语权越小。此处的“下游”,和河流的上下游关系,又其实不相同。房地产和设计院,严格说来只属于上下级关系,而非上下游关系。房地产的产品,其实不像流水线生产一样,会由房地产这一“上游”部分,转到“下游”部分设计院。而是两者处于一种类似于隶属的关系。设计院类似于房地产的编外军队。也许虽然不直接隶属于房地产企业,但设计院所做之事,无外乎是把房地产的概念和策划进行完善、演绎,再将设计作品返还给房地产企业。因此它的利润空间很洪流平上受制于房地产,没有多少议价权。国内部分地产企业自己的设计院如绿城集团的绿城设计院和绿城东方设计院,万达的万达商业规划设计院,直属于集团,他们利润空间的天花板更无需赘述。

房地产是一个资源整合型的行业,而建筑设计则更多地是从事技术领域的工作。在房地产任职的人员能够更多的接触到各项资源,认识各类的人,和分歧类型的人、事、物打交道,更容易成为一个“全才”、“通才”,他们提到的更多的一个词叫“眼界”。相比之下,设计院的设计人才,往往面对的是电脑,面对单调的软件界面,解决工程技术、设计的问题,更多的会成为“专才”。对于个人未来的发展而言,两者相较,房地产任职人员,有更大的转型空间;设计院人才,则有更稳定的职业技能提升作为保障(这也就是巨匠通常所说的,一入地产企业可能就没有了专业回头路)。

从作息时间上来看,在设计单位通宵熬夜是家常便饭,对身体有极大的损害。所以从事建筑设计的人多患有胃病、气管炎,由于久坐还可能发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痔疮等职业病,另外持久的加班熬夜也会使人更快的衰老。最近新闻报导也呈现了有女生要求将熬夜衰老算工伤的事件。相比之下。甲方单位的研发设计人员工作作息规律很多,不过对于项目的成败他们有更多的控制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所以压力特别是精神压力会更大。

· (四)关于职业酬报和地址 ·

18世纪,当英国在海外大举开拓殖民市场的时候,酬报最丰厚的职业,其实不是在最发达的城市伦敦,而是在人才最紧缺的北美殖民地。对比看来,今天酬报最丰厚的处所,也许正是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大兴土木的贵州、广西等地,而非已经高度开发了的、供大于求的城市(个人见解)。类似于鄂尔多斯这类满地鬼楼的城市,设计师则更加没有职业前景。国内部分地产企业,如以商业地产见长的万达,以房地产为主的碧桂园,都将自己的开发重点,放在二三线甚至四五线的城市。一方面拿地本钱较低,另一方面,这些处所的地产需求仍有待满足。



众所周知前几年国外建筑师纷纷到中国捞金。在不远的将来,比中国落后的印度、东南亚等地,也会成为建筑设计的新兴市场。而且,在笔者有限的听闻中,已经有部分中国建筑师在金三角等地从事建筑设计。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市场,有部分人对农村市场保有很大的期望。规划领域中的城乡规划在近几年逐渐开始成为学术热点,建筑领域也有部分优秀的建筑师如台湾设计师谢英早几年更是在乡土建筑设计中如鱼得水。然而坏消息则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大量的年轻人开始迁居城市,实力稍弱的也逐渐迁往县城,而在农村留下来的,多半是留守老人。年轻的子女们,大多认为没有需要修缮老家的房子,因此,农村的建设需求,实际上已经变得非常小。城市的设计师,所幻想的农村建设童贞地,其实已经不复存在。在那里要解决的不是增量,不是存量也不是效能等问题,而是“空巢”的问题!

选择工作地址时,很多人有恋家的情节,这自己无可厚非。因为家庭生活和事业,孰重孰轻依据个人情况而定,取决于个人选择。不过我们需要注意到,年轻就意味着你拥有大把的时间,所以刚结业时其实可以有很多机会去测验考试分歧的领域,可以去试错,社会也愿意给你付试错的本钱。我相信,也许,我们在本科择业时会在多个职业中摇摆,但一定会有认识上的进步;想法,也许会不断发生转变,但没有谁一开始就能找准方向,因为坚定和盲目其实是两回事。过早的限定自己的工作方向和工作地址,等于一开始在无形中给自己的未来上了一道紧箍咒。



· (五)结语 ·

实时地掌控经济政策划向,通过信息搜集,敏锐地发现商机似乎是商人立于经商不败之地的法宝。当一件事物已经非常火爆,众人皆认为可以赚钱之时,才开始涉足该领域,其实为时已晚,因为比及自己在这个行业经过摸爬滚打扎下根之时,很有可能这一领域的行业高峰早已消失。李嘉诚即是践行这一原则的很好例证,昔时他跑销售成为销售冠军,老板要聘其为总经理,李却毅然决然告退去开塑料花厂;比及塑料花厂生意火爆之时,他又果断卖失落塑料花厂转投房地产;三年前李嘉诚开始在内地停止拿地,同时抛售内地资产套现,今年习近平访英,中英加大双方商业合作。反复如是,人们才在争论李嘉诚“跑男”现象的喋大言不惭中突然发现,“跑男”又一次跑在了众人的前面。那么作为有雄心的大学结业生,是否也应该以更宏观的视角对待各个社会行业类别,跑在众人前面?

国内部分原来以地产为主营业务的公司也在进行战略转型,这其中典型的例子即是万达和万科。万达近年来大力投资文化、旅游、酒店开发等领域,同时推出自己的线上平台,跟进“互联网+”,资本结构也开始全球化,涉足众多行业,分摊资本风险。原来的万达广场建设也走向其所谓的“轻资产”模式,就是不再自己掏钱修建万达广场,而是由他人投资、万达进行设计建设以及管理,最后利润进行相应的比例分成。国内另一地产骄子,万科今年更是加快办法去实现其“城市配套服务商”的许诺,开始结构医疗、养老、教育、物流等,全面出击、多点着力!

本文试图从一个宏观的角度思考了地产企业和建筑设计院的就业可能。其实我嫩都还年轻,还可以更加冒险,从事和建筑设计几乎完全不相关的其他行业,好比销售,又好比行政管理,关键在于机遇的掌控。我们读了接近二十年的书,从小到高文为学霸,拥有着相当高的智商,不过是希望通过寒窗十余载,求得一份更好的工作。我们也曾听过无数个在校成绩一般的人最后取得巨大商业成绩的故事,也有高级知识分子最后成为高级打工者,这难免让人唏嘘不已。有时我们不克不及不认可,世界是属于那些敢想敢做的人,而不是念书成绩斐然的那些人。社会所需要的能力,跟学校所需要的能力有很大差别,学校教学更多的注重于细心、耐心等方面的培养,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女同学可以取得更优异成绩的原因,而社会则更多的考察人的待人处事能力,掌控机遇的观察力,面对机遇的应变能力。如今的理工科高级知识分子,往往受制于自己已得的专业技能,不肯意抛弃所学所得,不肯意放弃自己稳定的、看似前景明朗的工作,正是因为这些,从而失去了无数跳跃式发展的机会。

能够面临重大的选择其实是好事,这种机会促使人真正去思考,去了解自己,去了解社会和市场。如若一切都不需要选择,一切以最顺当的方式放置好,实际上那是在温水煮青蛙!

【编者按】

地产行业低迷已然成为常态,举国嘶鸣,对于这骤然而至的就业风波,诸多建筑院校则是无力应对,对于这场行业灾难他们显然没有做好足够的应对,甚至连思想准备都没有。对于此时即将走出校门的建筑学子而言则更是彷徨无措,他们要为自己昔时盲目的学业选择买单,更要为社会和学校的政策滞后性买单。“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一次他们势需要经历一番痛彻和挣扎。

作为学长,在看完恩山的文章之后,实话说,我是相本地汗颜,竟无力去面对他的壮志雄心与灼烁目光。因为曾几何时,我也像他现在一样,站在择业的第一线,做一道很重要的人生多选题,彷徨无措,但最终我“体面”地选择了成为他口中的“温水青蛙”。建筑行业剧变已然,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老四校、老八校这些无谓的口号再也不克不及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荣耀,我们需要更多地像恩山这样痛彻地思考,思考未来,思考路在何方。

每一次前行和革新都需要先烈,现在踏出的每一步都是错的,也都是对的!

文章来自公众号:私人空间定制,仅用于学习交流,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在页尾点
http://mmbiz.qpic.cn/mmbiz/tg5dZAriamWRMvLOOdFIEjJtXdcx9fHV9HJyZxaZYTqa0QEGCVLcm9Bq6USbqze11FTdOQEmbmWewffnkiaj2WXg/640?wxfrom=5&wx_fmt=jpeg&wx_lazy=1&tp=webp
,如果您也有精彩文章,您可直接投稿于gao@abbs.com,我们会按期筛选分享给我们的ABBSer。

设计届众筹第一股,保底回报,稳健增长,设计增值,圆你的巨匠之梦。购买原始股份,请回复“MASTER”获取更多信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BBS|地产行业低迷,建筑学子就业何方 ~ 一名重建工学子的痛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