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跳出客站思维,谋划站城融合新途径——《建筑技艺》2019年7期导读
AT 2019.07站 城 融 合
专题策划:吴春花
建国70年的发展,不可是城乡现代化的变迁史,也是航空、高铁与轨道交通的城市连接方式的大转变。陪伴城市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协同发展,带来了机场、高铁、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大规模兴建。《建筑技艺》杂志一直延续关注公共空间营造、城市活力提升、城市综合开发、轨道交通发展等当前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方面,在2018年我们曾举办“交通聚变,未来已来——聚焦集约城市发展与综合交通策略论坛”(点击查看更多内容)汇聚各界嘉宾探讨交通综合设施、城市及其空间的发展与应对。基于此,本次专题我们特别将着眼点放在备受瞩目的铁路客站上,其站城融合的复杂、困难水平远超城市区域内轨道交通站点的综合开发。
事实上,当动辄讨论日本在高度城市化下的成功的轨道交通综合开发,或是号称全球唯一盈利的港铁模式时,我们首先要站在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下来思考我们的站城融合道路。相比于日本通勤式的短途交通,我国的火车站承担着广袤国土上各城市间远程客运的重任,普遍具有“多(旅客及行李多)、长(列车间隔时间长)、大(发送游客量波动与旅行范围大)、少(旅行经验少)”的特点,其实不克不及单套用外来模式。因此,专题没有以大量篇幅来显现日本经验或是香港做法,而是一方面从站域空间的关联模型、站城融合模式解析、高铁圈层结构模型的理性层面,将站城融合这一庞杂的体系进行科学地分析;另一方面,从当前正在探索的广州白云站、杭州西站、重庆沙坪坝站、北京城市副中心站、雄安站等交通枢纽实践层面,探讨分歧规模品级的城市、已建成区域内或建设新区内的新时代铁路客站立异策略,如进出对应、分层驳接,腰部落客、四角进站,安检互认、中转免检,站场拉开、路基该桥,以及亦站亦城的城市客厅、小型化兼功能化的广场、多首层的商业动线等。
正如铁总提出的新时代铁路客站“通顺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十六字方针,是对当下大力提倡的“站城融合”的深刻思考,既要交通衔接顺畅之上的融合,也要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既要适用可延续地建造,也要适应时代的高效出行。
我们也要看到,杭州西站、重庆沙坪坝站等目前正在建设、深化设计中,一系列站城融合的策略、开发模式需要在国铁、地铁、开发商、规划、城市的众多部分间调剂、博弈,最终告竣共识,而后需要在延续的运营管理中不竭协调、修正。我们期待着,这些新兴的铁路客站枢纽的建成,也要有足够耐心与信心去期待它们走向站与城的融合。
目录
念书
港口城市工业遗产可延续再生
——以瑞典哥德堡林德霍姆片区为例
[屈佳慧蒋茂源程孟晴]
专题-站城融合
站与城
——第四代铁路客站设计立异与实践
[盛晖]
站城融合的空间规划技术与策略
——基于城乡规划学科领域的再思考
[崔叙 赵伟名 喻冰洁]
基于站域空间耦合模型的站城协同发展模式解析
[戚广平 陆冠宇]
高铁圈层时空范围的修正研究
[张晨阳钱巧云戴一正]
以站城融合为导向的今世铁路客站发展研究
[靳聪毅 沈中伟]
站城一体化设计中的性能化方法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建立站域空间的关联模型
[戚广平张晨阳戴一正]
“站城融合”策略在高铁站房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以杭州西站方案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为例
[于晨殷建栋郭磊戚东炳]
站城一体重庆市沙坪坝站铁路综合交通工程
[毛晓兵 李飞]
龙湖光年
——重庆沙坪坝高铁站
[陆钟骁 丁炳均 马骕骦]
站城一体化的理性思考
——兼谈杭州东站枢纽综合体设计策略
[李春舫]
植入与引领
——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和雄安高铁站交通枢纽的设计思考
[杨金鹏]
站城融合的立体都会巨型建筑全流程全要素设计方法探讨
——以金融城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
[黄敏恩梁智锋许成汉刘中莹姚圣]
城市交通枢纽空间TOD模式发展的设计实践
——成都锦城广场东侧地铁P+R停车场及地下空间设计
[吴昊 姜兴兴 于玉龙]
“三网合一”理念下的站城一体开发
[梁智锋陈锦棠]
站城融合-观点
站与城,何为?
带着对轨道交通、城市转型、城市综合开发的延续关注,此次特别将着眼点放在铁路客站上。从建国新一代铁路客站的北京站、广州站,站房跨越铁路的上海站、北京西站,到融合了城际铁路、远程客运、航空客运等的武汉站、上海虹桥站,再到当下提倡“站城融合”的新一代铁路客站,这些铁路客站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成为城市及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当我们热烈讨论着“站城融合”“站城一体化”……身处其中的设计者、管理者、研究者正在冷静地思考着我国未来的站与城将去往何处。
研讨嘉宾:
[盛 晖]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李春舫]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总建筑师
[沈中伟]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教授
[戚广平]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
[毛晓兵]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筑院总建筑师
[于 晨]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建筑师
[黄敏恩]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TOD研究中心主任
[杨金鹏]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
站城融合-研究
站与城
——第四代铁路客站设计立异与实践
盛晖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从站城关系演变的视角梳理我国铁路客站的发展历程,指出第四代铁路客站不可是人们出行换乘的交通场合,还承担着城市更新、经济转型升级的“城市助推器”的作用,其标记性特征是站城融合。新的站城关系定位,给设计者提出了立异的要求。但立异不克不及脱离实际,应以问题为导向,寻求符合国情和适应时代需求的设计之路。通过大量近期设计实践中较具针对性的立异做法,诠释了立异设计的观点。
站城融合的空间规划技术与策略
——基于城乡规划学科领域的再思考
崔叙 赵伟名 喻冰洁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随着中国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站城融合成为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新理念,城市轨道站除完成自身功能外,也被寄予能够创作发明出更多社会价值的期望。在此布景下,基于城乡规划学科视角,对站城融合的空间规划技术与策略进行了再思考,剖析了站城融合的概念,论述了其目前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归纳了相关的规划技术,并提出了区域—城市—站点三个层面的站城融合发展策略。
基于站域空间耦合模型的站城协同发展模式解析
戚广平 陆冠宇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于站与城是一个多维度、多要素和多条理的复杂系统,以站城协同效应为目标,以站域空间为研究对象,针对六个样本案例,运用归纳、聚类等方法构建站域空间系统。同时,基于空间耦合概念,建立站域空间耦合模型。通过对样本案例的分析研究,从站域空间耦合的整体层面、系统层面和要素层面进行解析,总结出站城协同发展的三种分歧模式,对我国站城协同发展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选择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高铁圈层时空范围的修正研究
张晨阳1 钱巧云1 戴一正2
1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2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高铁圈层结构模型是大型铁路站区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关于圈层范围的研究仍处于理论模型构建阶段,未与我国的实际建成情况相结合。圈层范围的划分应当以站区集疏运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为依据,通过提取互联网地图的实时出行数据来计算四个案例的等时交通圈,发现高铁圈层范围的划分受到站房形制、土地开发状况、道路状况以及轨道交通站点的影响,从而修正了高铁圈层结构模型的时空范围。
以站城融合为导向的今世铁路客站发展研究
靳聪毅 沈中伟
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城市化发展使铁路客站与城市、民众的协同关系日益紧密,基于当前站城协同需求及问题,提出以站城融合的发展方式引导客站的规划建设,从交通、社会、环境层面契合城市紧凑化发展及民众交通生活,结合对国内外客站发展的比较研究,形成基于站城融合的客站规划建设策略,为我国今世客站的站城一体化发展提供指导。
站城一体化设计中的性能化方法研究
——基于因子分析和R型聚类建立站域空间的关联模型
戚广平1 张晨阳2 戴一正3
1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3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在站城一体化开发的趋势下,设计师需要整体地对火车站及其周边城市区域进行研究和设计,这牵涉到数量庞大且相互粘连的用于评价设计结果的指标。通过系统地梳理站域空间的指标体系,以性能指标的聚类分析为切入点,整合站域空间中的设计目标、空间要素和空间属性。这一指标体系不但可以用来评价站域空间的设计结果,还能指导站域空间的设计过程,从而为站域空间提供一套贯穿设计始终的参考标准。
站城融合-实践
“站城融合”策略在高铁站房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以杭州西站方案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为例
于晨 殷建栋 郭磊 戚东炳
杭州中联筑境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随着高铁线站房建设规模和数量的剧增,“站城融合”策略越来越被重视,成为近几年来高铁站房与城市空间和谐发展的重要话题。以杭州西站的设计方案为例,针对站场拉开、路基改桥、站场高度和腰部进站四个技术要点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说明这些技术要点对于增进站城融合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于其他站房设计工作的借鉴意义。
站城一体重庆市沙坪坝站铁路综合交通工程
毛晓兵 李飞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铁路旅客车站作为重要的城市子系统,在城市可延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围绕“站城融合、立体换乘”两个方面,介绍了重庆市沙坪坝站铁路综合交通工程。通过对项目区位、总图平剖面分析及业态安插研究,总结出该项目在站城融合方面所采纳的技术办法及社会影响;对项目内外部交通进行分析,其中着重分析高铁、轨道、公交出租等公共交通如何实现“零距离”换乘,使“立体换乘”理念获得全方位的诠释。
龙湖光年
——重庆沙坪坝高铁站
陆钟骁 丁炳均 马骕骦
株式会社日建设计
围绕新一代TOD开发模型的五个原则,重庆沙坪坝高铁站综合开发利用城市双核缝合城市肌理,梳理交通流线,并营造区域视觉中心。同时,通过站城的一体规划与一体设计将纵长的基地特点转化为优势,在沙坪坝的老城中塑造一个新的形象标记。沙坪坝高铁站TOD的开发和设计策略,也将为之后的高铁上盖开发提供思路。
站城一体化的理性思考
——兼谈杭州东站枢纽综合体设计策略
李春舫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站城一体化”是我国高铁建设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发展趋势。铁路客站与城市的关系发生了根赋性转变,不再是功能单一的交通孤岛,而是作为城市街区中的城市综合体。铁路交通枢纽与城市共生,协同发展,成为城市更新与发展的新动力。站城一体化的关键因素,是交通的一体化。
植入与引领
——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和雄安高铁站交通枢纽的设计思考
杨金鹏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站城融合的两种模式决定着车站枢纽和城市之间显现出植入与引领的两种融入状态,需要建立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双向设计路径。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和雄安高铁站交通枢纽的现状和问题对应着这两种分歧的状态,设计研究过程和设计功效均体现了以上设计思考。
站城融合的立体都会巨型建筑全流程全要素设计方法探讨
——以金融城站综合交通枢纽为例
黄敏恩1 梁智锋1 许成汉1 刘中莹1 姚圣2
1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为了践行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以立体都会巨型建筑为抓手,探讨站城融合的全流程全要素设计方法,通过交通核这一特殊的室内公共空间,将轨道、规划、建筑三个专业融合,并连接交通衔接设施及一站式公共设施等关键要素,最终实现从“交通疏解”走向“站城融合”的规划目标。金融城站综合交通枢纽作为广州十三五首个站城融合示范性项目,从立异行政许可到立异设计报批的全流程管理闭环,为全国热议的TOD话题贡献了广州经验。
城市交通枢纽空间TOD模式发展的设计实践
——成都锦城广场东侧地铁P+R停车场及地下空间设计
吴昊 姜兴兴 于玉龙
法国AREP设计集团
成都锦城广场东侧地铁P+R停车场及地下空间设计项目位于成都会南部高新区天府大道以东,是地铁18号线、29号线与16号线的换乘综合枢纽。通过对文脉与场地的详细解读,将地铁站、P+R停车场、商业空间与城市公园四者有机结合,在包管高效的交通枢纽功能的同时,更加强调城市空间的公共性与开放性,充分考虑人流的便捷出行与理想生活方式,是对未来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方向的一次积极探索。
“三网合一”理念下的站城一体开发
梁智锋1 陈锦棠2
1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2广州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随着城市轨道线网的完善,站城一体开发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热点。通过街区标准和社区标准的两种开发设计实践,说明在“三网合一”理念下如何开展站城一体开发的规划设计,落实三大开发策略,并以此展现“三网合一”理念将可助推高品质的站城一体开发。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
2019年7月《站城融合》杂志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进入《建筑技艺》商店,即可购买本期杂志!
/ 《建筑技艺》学堂 /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 《建筑技艺》代办署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2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德律风:010-57368776,894675596@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德律风:010-57368776。
(杂志近期主题包含:“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火车站建筑、机场建筑、超高层建筑、财产园”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小程序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