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 | 郑世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生活体验馆 | 绿色启示:延庆2019世园会观察
生活体验馆Life Experience Pavilion建筑设计:郑世伟/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Architect: ZHENG Shiwei/China Architecture Design & Research Group
鸟瞰
生活体验馆是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展览会4个主要场馆之一。项目位于北京延庆区,是世园会园区内距离城市最近的场馆。作为连接城市与园区的纽带,生活体验馆旨在打造一个布满温情的北方村庄,更希望作为一个开放的“社区活动中心”被使用,于是16个27m见方的“盒子”应运而生,由横纵交织的街巷相联系,7个自力的单位,适合多种分歧的使用方式。4个空中院落,分别以“果”“药”“菜”“茶”为主题,给城市中的人们提供了一种新颖的园艺体验。土、木、砖、石等传统材料以低技生态的方式营造,表示了北方建筑的厚重。被恢复的旧有的农业景观,以播种、灌溉和收获直观的向人们转达了绿色生态的生活观。□
外景
项目信息客户: 北京世界园艺展览会事务协调局主持建筑师: 郑世伟建筑: 罗云,史倩,李越,李慧敏结构: 邵筠,冯启磊,刘文阳给排水: 吴连荣,郭瑞雪暖通工程: 杨向红,郭超电气工程: 李维时,于天傲智能化设计: 唐艺经济: 钱薇,丁雨景观: 朱燕辉,李飒,戴敏,管婕娅,王悦景观给排水: 曹雷景观电气: 李甲室内设计: 曹阳,马萌雪,闫宽室内给排水: 刘子贺室内电气: 李甲室内暖通: 曹诚夜景照明: 马戈,刘冰洋夯土墙设计合作: 土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项目面积: 36,000m2建筑面积: 21,000m2造价: 2.6亿人民币设计时间: 2016-2017施工时间: 2017-2019竣工时间: 2019.04摄影: 李季,郑世伟, 张广源
外界面材质示意
景观文化轴示意
功能结构示意
WA:本项目是怎样通过建筑/景观设计呼应世园会“绿色生活,美丽家园”这个主题的?
郑世伟:生活体验馆地处园区东部的国际展园内,北望是自然风光,向东是延庆城区。这是一个自然与人文交汇的处所。在规划层面上,一座平易近人的建筑更易融入环境。因此我们使用分散、聚落化的设计策略,将建筑退居其次,让自然成为主角。几条贯通的缝隙将场馆打散为多个自力的单位,这些缝隙作为场馆的气口,如传统建筑中的庭院,人们可以方便地穿梭于室内外,自然被最年夜化地纳入到建筑中。它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入口,人们从一条巷子走入广场,或是沿着柳荫路穿过房子,也许不经意地瞥见室内,便欣然走入。一般意义上的流线消失了,这里更像一个社区的活动中心。4个分歧主题的空中院落,经营多样的园艺项目,让人们在远离土地的处所也能感受到自然的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的场地内恰好穿过一排树龄10多年的旱柳,作为整体呵护策略的一部分,在设计中被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柳荫道两侧是相对开放的售卖和餐饮,房子落成之后,繁茂的柳叶投下班驳的树影,无需园艺师造景,这里便已成为最具魅力的场合。
在结构与材料的选择上,尽可能采取低碳的建造方式。主体采取装配式钢框架结构,传统的土、木、砖、石材料,现代的工艺、原生的手法、质朴的形象,使建筑土生土长的气质迅速地与延庆本地的风貌相融合,年夜部分材料均可被二次利用。
另外,我们还恢复了原有土地的农业属性,不但可以在建成后短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也保存了场地原始的记忆。实用的农业景观在世园会期间从播种、耕种、灌溉到收获,景观丰富多变,直观地向公众转达了朴素的绿色生活观。
外景局部
WA:在本项目中最能够体现绿色/生态/可延续的设计策略是什么?
郑世伟:首先,由于展陈列计的不明确,我们为此设置了多个分歧高度和年夜小的单位,每个单位拥有自力的配套设施,这些自力的配套设施确保了每个单位可以承担相对自力的功能需求。每个参展商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展厅。这避免了空间的浪费致使的能源浪费,做到各司其职,物尽其用。
其次,设计不但着眼于展会确当下,展后的可延续运营才能连结建筑更久长的活力。组群化、单位化的策略使房子的功能适应性更强,也容易形成集群效应。900m2的方正单位可以被灵活划分为自力个体,这减少了因二次改造发生的费用,相对自力和微小的单位又较好地控制了能源的消耗。
第三,对于分歧标准的单位,设计在表皮上采取了分歧的传统材料措置,从形式上呼应了场地的气质,也增强了每个单位的标识性。具体到每种材料上,我们没有使用过多的现代工艺,力图通过材料的原生表示力表达北方建筑的厚重。例如其中的生土材料。这是一种可降解、可再生的材料,其建设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仅为黏土砖和混凝土的0.3%和6%;生土材料怪异的蓄热能力,可以在没有机械设备的辅助下有效地调度房间的温湿度,使房间延续地处于舒适状态;它还可以就地取材,很年夜水平上节约了运输本钱。对于石笼墙来说,加工的部分仅仅在于金属笼的制作,以相对小的价格获得了新颖的立面效果。简洁的材料和微措置的方式,弱化了建筑的存在,使建筑作为环境的衬底,突出了本届展会的园艺主题。
柳荫路
WA: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年夜的困难是什么?
郑世伟:正如前面所说,场地内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柳荫路,从三号门一直延伸到妫河边,路两边是10多年树龄、高逾20m的柳树。这原本是一条承载着这里情感与记忆的乡村小路,如今我们依旧想发挥它旧时的作用,将其融合进体验馆的聚落傍边,作为进入场地的一条怪异体验路径。
为了保存这条柳荫路,非论设计还是施工都投入了很年夜精力。方案设计时,从街巷的空间感受上为柳荫路预留了适合的标准。随着设计的不竭深入,首先设计标高与柳树标高发生矛盾,过高的回填土壤会致使柳树持久的不健康生长,于是以柳树的标高为基准,我们全面调剂了场地的设计标高。场地设计、管线设计被仔细反复核对。组织专家会审,请专家把关,对场地内抗浮水位重新分析,节省了年夜量结构价格。施工过程中,采取“一树一议”的精细化景观设计方法,为了不破坏柳树的根系,多次调剂基础桩基图纸,施工机械也由年夜型机械改为小型机械,甚至人工手作。邀请有经验的景观施工团队指导,对柳树进行修剪、呵护。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如今40棵树全部成活,开园之时,已是一派勃勃生机。□
全文刊载于《世界建筑》201908期。转载请注明出处。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2019/08期《世界建筑》杂志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