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赢建设咨询·美好乡村别墅建造星球·精品乡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39|回复: 0

【AT】考察王澍建筑有感

[复制链接]

442

主题

442

帖子

134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46
发表于 2020-4-23 09:4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以下来源:石头的建筑记(ID: arch-stone)

半月前和几个小伙伴驱车去杭州看建筑,主要是想看看王澍的建筑,其实杭州我去了几次,象山校区今年年初也才去过,可是想看王澍的富春山馆,所以也一起去了。

一.早期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w2.jpg

我们先去象山校区看了王澍早期做的建筑,那时候巨匠对他的批判还很大,好比为了造型和氛围牺牲的功能。

w3.jpg

你看这种,为了不规则安插的立面,究竟是让你过去呢还是不让你过去。

w4.jpg

没有一条路是直路,凹造型,有些浪费空间,人们也常在教学楼里迷路。

王澍喜欢这种游走的,不紧张的,目的性不强的方式。

w5.jpg

然而校园的学生也很多不喜欢,好比阴暗湿润乱开窗的宿舍。

教学楼是这样的开窗就算了,宿舍也这样开,你让分到个小窗户宿舍的同学作何感想。

w6.jpg

这种也欠好说是“苔痕上阶绿”,还是不务实,江南雨多,滑得不克不及走。

w7.jpg

立面可以是这样的测验考试。(后来的乌镇改造的建筑感觉就是这个的延展)

w8.jpg

也有这样的,后来在很多处所都看见这样的延展,水岸山居小部分有这样的开窗,而且做的更有条理了。

w9.jpg

还有这样的。注意这个竹片的栏杆,后面的项目会讲到它的进化史。

反正破破烂烂、不按常规是巨匠的普遍印象,哪怕王澍拿了普利茨克奖,依旧很多人批判他。

w10.jpg

非常不适宜的台阶,短且高,像一个小陡坡。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可是走上去一回头。



哇,竟然是这样的。王澍很晓得找景观位和创作发明惊喜。

这个时期的王澍,感觉有很多想法要表达,想和巨匠纷歧样,不想做千篇一律的建筑,在测验考试自己的风格,可是还不克不及驾驭,像做实验一样,为了目的牺牲了很多实际的功能。喜欢的人喜欢他的大胆、立异和研究;不喜欢的人觉得他标新立异,没有做到以人为本。

二.水岸山居

w12.jpg

象山校区对面的水岸山居是得奖后的作品,那时候手法成熟了很多。可是又在做很多新的测验考试,好比夯土墙的配比怎么更坚固,颜色怎么搭好看,如何在一个大屋顶下装下一整个村庄,木构怎么做,还有怎么上屋顶,第五立面可以很美,如何让更多人感受和看到。

w13.jpg

木构比想象中的大。主要承重依旧是钢构和混凝土,夯土具有一定的承重,主要作为围护结构,而且因此而开窗很少。

w14.jpg

从大屋顶下望出去的象山校区,下着雨朦朦胧胧看不清楚,话说我每次来杭州好像都在下雨。可是大屋顶下感觉到所有的建筑连成一片,自成一体。

w15.jpg

混凝土的烟囱,上部凿出了分歧的纹理转变,是这次来发现的小细节。敲黑板,后面还会提到。

w16.jpg

可游的屋顶,只有一小段,可是已经成为一个打卡、拍照的好去处。

三.富春山馆

w17.jpg

下面要说这次的重点,富春山馆了。

其实来之前大致了解了一些,可是来了是有震撼到的。

w18.jpg

王澍的建筑都大开大合,乍看之下没有细节,其实粗犷之中有很多巧思。

富春山馆就是个感觉很“野”的建筑。

w19.jpg

入口墙的搭接也是很有意思,不过没拍合适的照片,让我想到王澍很喜欢的方塔园,感觉是有学习和模仿的痕迹。

w20.jpg

入口现有一个前场的小庭院,比较简洁。

w21.jpg

之后的水系和植物都比较野,也不知道是不是刻意为之,能看见这儿有个戏台,想到了鲁迅写的《社戏》。戏台对面是最震撼的区域,一会儿说,先留个心哈。

w22.jpg

三曲桥,还是王澍的特点,路都是不服的,不在一个标高,有轻微的起伏,然后注意这个栏杆,跟前面的象山校区和水岸山居的栏杆已经纷歧样了,这个构造的感觉更明显,很显眼,很“野”。桥的一半有顶,可是只遮了一半,中间做了休息座椅,一部分对着舞台。

w23.jpg

由混凝土制成,可是屋顶面的模板是竹篾,依旧感觉很“野”,可是做了简单的滴水,有细节。

w24.jpg

穿过了三曲桥,两边开阔的水面,就进入第二个庭院。

w25.jpg

第二个院子空空的,没有植物,一下子收住了,能感觉到从大门走过来的节奏感。注意柱子,里面既有混凝土柱又有钢柱,估计钢柱主要是支撑,混凝土柱可能是为了秩序感吧。

w26.jpg

虽然也是夯土加混凝土的柱子,却完全脱开,和水岸山居的做法已经纷歧样了,我觉得这是一个进步,灯带也是做在地面上,有提前考虑,也和水岸山居直接打灯的做法纷歧样。

w27.jpg

院子的细部。

w28.jpg

院子的亮点位置,过来就先看到这个,故意折一下的门,墙和顶完全脱开,墙上用凿子凿出了满墙纷歧样的、有规律的纹理。之前水岸山居有用到,我上面提过。可是水岸山居是在不显眼的处所,更像是一种测验考试,这里直接放在了进入建筑最显眼的位置。

放大的纹理是这样的。

w29.jpg

w30.jpg

进建筑前看到的一个入口,是卖纪念品的处所,里面还没开始营业。觉得这个入口很典型,五个面都是混凝土,可是分歧的纹理。门上的墙是竹子,顶是竹篾,右面的墙是凿子凿出的花纹,地面又是另一种。处处都感觉很王澍。

w31.jpg

然后看见的楼梯,不过不让上。

w32.jpg

消防装置是这样掩饰的。

建筑的入口很不显眼,不显眼到那时都没拍,经过一堵跟刚才院子类似的折墙拐进去,一进来我就哇了一声,是惊喜,被震撼了。我的小伙伴比我先进去一会儿,看见我的反应都笑了,说他们进来也是这样。我们都觉得建筑师能够做一个建筑,让你进来哇的一声,这就是最好的赞美。

w33.jpg

里面空间是这样的。可能你觉得非常平平无奇,可是经过前面的序曲,到入口处简直没什么特别,突然从一个小口转进来,然后才看到全貌,真的还是很纷歧样。这跟期待值也有关,前面故意小口盖住让你降低期待,“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那时就觉得很有这种“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如果让我做建筑我肯定想不到这样做。

w34.jpg

进去时能看见墙上的图案,延续了王澍一惯的风格,用红色废瓦做成了云状。这个在之后最震撼的屋顶部分会有更多应用。

w35.jpg

里面角落的一隅,休憩区,墙面就是混凝土、水泥之类的,可是你还是可以看出转变,墙上分歧的纹理,甚至两面墙也是分歧的。

w36.jpg

后面穿行的区域,比较恬静。

w37.jpg

里面还有关于本地文化的固定展厅,老师带着小朋友写生,突然很感动,这种行为在发达国家很多,欧美或者日本,博物馆经常有很多孩子听老师讲解,可是中国太少见了,也就一线城市有一些,在杭州看到这个蛮欣慰的。

w38.jpg

地面看似故意为之的补丁,不明所以。

w39.jpg

混进了一个述说厅,还挺不错,原本以为这里对于杭州比较偏,可是还是有人在使用。这里功能复杂,什么都有。

w40.jpg

贵宾室

w41.jpg

庭院这样设计,我个人是不太能理解,可是放在其中简直也不违和,做精致了相反奇怪。

w42.jpg

另一面还没有对外开放的建筑。

w43.jpg

w44.jpg
典型的王澍式的墙面。看似随意堆砌,其实稍微一想就知道要把控是不容易的。

w45.jpg

处处都有的野趣。

好了,下面说说最震撼我们的处所,屋顶上的游走。

这次的游走不止是信步而为,有一定的功能,面对这戏台,你可以远处自己闲坐发呆,看云看山,也可以在有表演的时候观戏,近的处所细细品,远的处所可以看看戏的人,这是我喜欢的。

w46.jpg

先来一个远景。

整个屋顶是这样的,上去一个大平台,再通过坡道达到屋顶,层层递进,这里对着的处所是水面,然后是舞台。

w47.jpg

舞台视角是这样的,能清楚看见几个条理。最下面的阶梯有几个台阶,是看舞台的位置,然后大平台,这是第一个阶段,之后平台蜿蜒到屋顶。

w48.jpg

转换视角是这样的,和戏台一水之隔。很有以前江南园林听戏的氛围,中间隔着水系,音乐弹唱悠悠传来。

屋顶现在是不对外开放的,可是我们怎么舍得不上去。原本两个小伙伴先溜上去了,我和另一个小伙伴上去的时候被发现赶了下来,两个人坐在三曲桥的座椅上,心情都很繁重,我跟他说没关系啦,把无人机放上去一样可以看,他觉得跟亲自感受肯定是纷歧样。坐了几分钟,我们觉得宁愿冒着再次被赶下来的危险,还是又偷偷跑上去,然后就成功啦。觉得还好上去了,否则后悔。

w49.jpg

屋顶上的第一个平台,算是屋顶的第二个阶段,能望到舞台,还有一颗柚子树,上面结着柚子,我觉得树种的选择肯定是有讲究的。以前待的事务所在一个上海老别墅里,后院就有柚子树,我们拿着竹竿一顶柚子就失落下来了,很酸不克不及吃,可是会拿回来熏屋子。

w50.jpg

反转视角对着戏台方向,远山、江水都一览无余。

w51.jpg

屋顶上依旧故意斜一下的楼梯,直接连到屋顶,可以上人的曲面屋顶中间最低处应该有隐藏的排水通道。



然后继续往上看,层层叠叠的屋顶像蜿蜒的山,步道、竹子、屋顶上的小房子都恰到好处。

还有花了大力气做的像云一样的瓦片。

站在上面的感觉是非常震撼的,绝对是整个博物馆游览的最高潮。

w53.jpg

然后再往前走,有个大平台,这是第三个阶段,离得很远,可是依旧还能看见舞台。

w54.jpg

最后像山一样的建筑收尾,很有平安感。

第一阶段的两个平台和舞台隔水相对,用于近距离观景,第二阶段直接踩在屋顶上面,有座椅、柚子树的点缀,第三阶段是架起来的平台,远望,能看见建筑在最后的收尾,很有平安感。

这个比之前象山校区和水岸山居在屋顶上的游走做法,高明了很多。非论是对节奏、建筑标准、距离的把控,还有对屋顶瓦片的砌筑构造,显现像云一样的图像,都非常震撼。

坐在屋顶上,层层叠叠的屋顶像山峰,远处舞台,再远处富春江水,再远处富春江,非常惬意。

原本还带了无人机想飞一下,结果磁场干扰太强飞不了,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

因为富春山馆给我们的印象太好了,这还只是王澍三年前设计的作品,于是我们临时决定赶去王澍最近刚刚竣工还没开放的新作——临安博物馆。

冬季天暗的早,去了也可能进不去,可是实在忍不住不过去看看。

四.临安博物馆

到的时候发现没有门卫,可以随便进,很开心,可是天马上黑了,就抓紧时间快速逛了一遍,照片因为曝光不足或者模糊将就着看吧。

先说说我对临安博物馆的印象,也把我惊到了,是惊讶的惊,虽然很喜欢王澍,可是不吹、不黑、实事求是,能感觉他在测验考试新的手法,可是用了一些以往不会用的,常规设计师会用的做法,更像他指导下交给学生做的作品。固然了,逛的慌忙可能没体会到精髓。好比同行的小伙伴觉得非常棒,很“宫廷”。有两栋建筑是有一些“宫廷”感,跟富春山馆给我的“野”感觉纷歧样。

为什么我说有些纷歧样,先说我觉得不太能理解的处所

w55.jpg

大片的玻璃面,面对水面和山打开的做法无可厚非,可是这么简单卤莽的措置方式太不像巨匠了,而且巨匠以前的作品历来没这样做过,至少有点片墙、有点转变,加入一些自己的符号和元素以及更多经过推敲的措置手法吧。感觉欠考虑,没有眼前一亮。

w56.jpg

w57.jpg

w58.jpg

多处直接插进墙里的盒子,也是不像巨匠的手法,暂不评论。

还有引起我思考的一些做法,乍看上去有被吓到。

w59.jpg

墙面的做法和开窗是惯用的,可是这个挡板第一次见,可能是为了西晒。

w60.jpg

直接水泥柱子斜插出来,好几处都这样,一般城市藏起来,这里好像都是故意为之。

w61.jpg

还有之前不管再高都是无组织排水,直接雨水淌下来,很多人说他的,这里用这样非常显眼的做法措置落水,好像要不不做,一做就吓你一跳的意思。

w62.jpg

w63.jpg

还有在建筑下面做了很多这种小房子,排列成了商业街的形态,也是一种测验考试吧。

说不上惊喜和喜欢,可是觉得离经叛道的感觉还是很王澍的。

说说我喜欢的处所,首先是栏杆。

w64.jpg

注意细部,这次用了这样做法的栏杆,水泥和竹子的结合,而且很方便替换,感觉这种做法的立异跟之前三个建筑又纷歧样了。

w65.jpg

栏杆的做法是一直在立异和进步,测验考试了各种各样的。

w66.jpg

还有这个竹片,有里外两个条理,有立体感。

w67.jpg

w68.jpg

迎水面的这个网也是两层,密度分歧。

另外还有个喜欢的处所,和冯纪忠和方塔园有关。富春山馆我就提到感觉有些处所有方塔园的痕迹,这个建筑更多。

w69.jpg

好比这个铺装的措置,故意斜了个拐角,让我想到何陋轩的旋转平面。

w70.jpg

这是何陋轩的铺装平面图。

w71.jpg
这个大顶,压得很低,也想到何陋轩和方塔园的大门屋顶。而且构架没有水岸山居那么大,感觉尺寸更合适。

w72.jpg

方塔园东门

w73.jpg

何陋轩的屋顶

w74.jpg

包含这种相接处的做法,简直一模一样。

w75.jpg

这是方塔园的措置手法,是不是一模一样。

固然啦,觉得不像的话可能会说我牵强,可是一百个人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我就是看到这个就想到何陋轩和方塔园了。临安博物馆因为时间关系看得非常仓促,很多处所也来不及说,只能盼以后有机会再来。

小结

看了王澍的几个作品后,感觉王巨匠一直在特立独行做自己,也一直在进步,成为巨匠之后并没有止步不前,越来越让人欣喜。临安博物馆赶不上富春山馆,可是也是测验考试,很期待巨匠近期的作品。巨匠也是普通人,也是一步一步长大,做出更好的作品。

作者:石头

免责声明: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所涉内容仅供学习、分享和交流,其观点其实不代表本机构立场。

w76.jpg

/    《建筑技艺》近期活动     /



w78.jpg

w79.jpg



/    《建筑技艺》代办署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w80.jpg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德律风: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w81.jpg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德律风: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含:“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w82.jpg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16737号

GMT+8, 2024-12-23 14:50 , Processed in 0.30171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