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园就是我们的生活
成都的公园,还不到百年历史。
1923年成都建成第一个公园——少城公园(后改名“人民公园”)。少城公园的辟设,无疑为市民的文化生活提供了公共空间,自此成都人就开始在这儿扎堆。鹤鸣茶社的盖碗茶一续杯就是一天,相亲角的征婚启事旧的去了新的也来,舒耳匠采耳最后敲的两声“锵锵”还是那个分贝……近百年间,好像一切都没变过。
●少城公园。
●如今的人民公园。摄影:Icy
后来,成都人又拥有了文化公园、浣花溪公园、望江楼公园、新华公园等,公园的耍法也更多了,赏花、划船、耍游乐设施、跳广场舞……是的,最初人们去公园多是休闲、赏景。
而随着成都公园的更新迭代,老的公园开始翻修升级,全新的诸如桂溪生态公园、锦城湖公园、交子公园、青龙湖湿地公园、麓湖红石公园等也陆续建成,公园不只是纯真的景观和休憩空间,也成了健身运动的打卡地,大巨细小的社群和城市活动也在这里上演。
现代成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能融入到公园的空间里去。
●桂溪生态公园-绿道生活节。摄影:Icy
●麓湖红石公园-花岛生活节。图片由麓湖提供
事实上,从世界上第一个公园建成至今也不过170余年,但无论在成都还是何处,人们已经离不开公园了。
那么公园降生于何处?如今公园何以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从私园到公园
英国:公园的探路者
“此刻我终于准备认可,在民主的美国没有任何事物可以比得上一个开放的公共园林……”——纽约中央公园设计师,奥姆斯特德
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产阶级将封建王室和贵族推翻,并没收了他们的资产,其中就包含私家花园。这些私家花园开始向公众开放,成为“公园”的雏形。
直到1847年4月5日,英国利物浦市出资建成了向公众免费开放的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 Park in UK),这标记着世界上第一个公园降生了。
●英国伯肯海德公园开放日,城市居民涌入公园。图片来自birkenheadpark1847.com
伯肯海德公园的成功,为之后英国、欧洲和北美等地区的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了灵感和模板。
到19世纪中叶,英国各地开始大量兴建城市公园,掀起了建设城市公园的热潮,摄政公园(Regent Park)、圣·詹姆斯公园(St James's Park)、绿园(Green Park)与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Garden)、海德公园(Hyde Park)等不竭生长和完善,通过摄政大街、牛津大街等城市干道逐渐连接为一个整体,形成伦敦市中心公园群的形态。英国城市的公园系统初具雏形。
●1994年伦敦市中心公园群。
法国:公园融入城市规划
“新的巴黎林荫大道是19世纪最为辉煌的都会发明,是传统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决定性的突破……它在历史上第一次向城市的所有居民打开了整个城市。”——美国学者马歇尔·博曼
借鉴英国的经验,法国在巴黎城市改造运动(1853-1870)中建设了庞大的城市公园群。在这场改造中,城市改造主持设计师欧仁·奥斯曼(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首先构建了一个放射状的林荫道路系统,道路在交汇处形成节点,节点处兴建广场,由广场向外发散出轴线道路,从而形成巴黎的路网体系。
●俯瞰巴黎城市路网。摄影:David Sim
在设计公园时,工程师及风景园林师让- 查尔斯·阿尔方(Jean-Charles Christophe Alphand)将公园向街道打开,将周边建筑纳入公园的范畴,力图“将园外所有的景物都要纳入公园之中,从而使公园的鸿沟消失” ,令公园建设有机地融入城市整体空间。
同时,奥斯曼开世界风气之先,在主要城市干道种上了高大的乔木,让“林荫大道”贯穿在整个城市之中,加上局部公共空间设置的绿化和小型游园,便和一个个公园串连出一张绿色的城市网络。
●俯瞰巴黎香榭丽舍大道。
美国:城市中的公园系统
“公园不但增加了城市的美丽和生活其中的乐趣,也是提高居民健康和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纽约中央公园设计师奥姆斯特德
可以说,伦敦和巴黎的城市公园群在系统性上还稍显不足,只是“公园系统”的萌芽,而美国的公园实践则真正确立了“公园系统”规划的范式。
1851年,纽约州通过了《公园法》,规划在城市中心建造一个850英亩的大型公园。1873年,纽约中央公园建成。不但成为市民的休憩空间,还成为大量公益活动、音乐会、戏剧表演等活动的举办地,公共文化在公园内滋生并发展,各个条理人群的需求都能在此被满足。
●俯瞰纽约中央公园。摄影:bluetrayne
●纽约中央公园。
纽约中央公园取得的巨大成绩,掀起了美国的公园建设风潮。1868年8月,奥姆斯特德在布法罗设计完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完整的公园系统——布法罗公园系统(Buffalo Park System)。在这个系统中,每个公园各自有分歧的特色和功能定位。
●布法罗公园系统图片来自bfloparks.org
这之后,奥姆斯特德陆续构建了芝加哥公园系统和波士顿公园系统。通过公园和公园路的连接,公园系统勾勒出城市扩张的绿色骨架,新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围绕公园系统展开,城市生长与公园系统的完善相辅相成。
●左:波士顿公园系统,右:芝加哥公园系统。图片来自wikipedia及digitalcommonwealth.org
从公园到公园城市
1898年,埃比尼泽·霍华德在他出版的《明日之城:通往真正改革和平之路》(1902年修订为《明日的田园之城》)一书中,提出“田园城市”(Garden City)的概念。指出了 “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
他主张将人类社区包抄于田地或花园的区域之中,平衡住宅、工业和农业区域的比例。使人们能够生活在既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又有美好的自然环境的新型城市之中。
这并不是完全是基于城市美化的目的,而是从健康和生存及经济的角度解缆。可以说,霍华德在“田园城市”中构想的正是“公园城市”规划的思想起源。
●在1903及1920年,霍华德亲自主持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Letchworth),以及“田园城市”威尔温(Welwyn)。
从“田园城市”开始,英国“国家公园城市”谢尔菲德、美国“翡翠都会”波士顿及其他新城建设、新加坡“花园城市”、澳大利亚“大洋洲花园”堪培拉等,都进行着“公园城市”的实践。
●澳大利亚堪培拉“田园城市“市中心规划图。
●澳大利亚堪培拉Glebe Park.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内,2018年3月初,成都明确提出将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这一全新理念被写入在编的《成都会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成都,这一座以宜居与休闲著称的城市,开始了“公园城市”的实践。
在这座逐步成形的公园城市里,公园的形态多样,不缺乏研究的案例。于是在天府大道两侧、一片名为红石公园的空间里,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一个公园完整的生长与蜕变过程,并能从中去印证那个正在被实现的“公园城市”理想。
公园城市如何变成现实
麓湖设计之始,麓湖规划设计团队便多次前往美国新城里斯顿进行考察,并向其开创人罗伯特·西蒙寻求关于“麓湖”的规划建议。
十二年过去,城南的一片荒芜的红土地,“长”出了湖泊、小岛、住宅、公园、美术馆……红石公园就位于麓湖生态城东区,占地约15万平方米。通过天然的缓坡,公园中被划分出分歧的居住组团,并将居住组团包裹其中。
●红石公园规划图。
与此同时,园区内的场地和道路都不是规则和对称式的,没有任何一条所谓的“轴线”,也就没有明确的鸿沟。掩绿地和湖水流动穿插在场地内,公园和居住区的鸿沟被消除,彼此交融在一起。
而为了增加公园的可达性与更多步行到访的可能,设计师为周边5个社区都设置了直接进入公园的路线。对于麓湖的居民们来说,公园其实不是一个周末休憩的目的地,因为他们自己就生活在公园之中。
●红石公园。摄影:奉龙
享受美景,只是公园生活的开始
在景观的营造上,设计团队以“融合互生”的设计理念,遵循自然的规律措置空间关系,藏设计于自然之中。
设计师营造了滨水、湿地和森林等多种景观形态,好比花溪漫步、棋语林、竹隐园等。行走在红石公园中,小径两边的竹林触手可及、湖边的苔藓和蕨类就在脚下……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乐趣。
●红石公园。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
●红石公园。摄影:奉龙
同时,设计师保存了场地原有的红砂岩地层,并将红砂岩作为公园最主要的设计元素,将其打造为分散于公园各处、具有场地回忆和历史感的怪异在地景观,令公园整体融入场地的自然环境。
●红石公园。摄影:奉龙
丰富的体验,让人沉浸在风光里
除多样生动的景观营造,设计师还以“消息结合”的理念,打造了满足儿童和成人休闲娱乐的功能性场地。
分歧于传统公园多提供简单健身器械和步行道的局面,红石公园在核心的太阳谷区域,设置了以满足动态活动为主的儿童七彩游乐园、阳光草坪、中央烧烤区;而竹隐园、香樟棋语林、石生灵泉等空间则以静态活动为主。
我们看到,红石公园不是纯真的景观性空间,它拥有着一个功能完善公园系统,而且能同时满足老中青和儿童的需求,消息皆宜,给所有人沉浸式的体验。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儿童七彩游乐园。摄影:奉龙
●阳光草坪。摄影:奉龙
日本作家吉田修一说,“公园是一个在微妙的人际关系中获得暂时解放。渴望缓冲地带的人所共同谋求的场合。”但显然,公园之于我们的意义已经不是休闲娱乐那么简单了。
正如这座位于天府大道一侧的红石公园,既为城市拓展着绿色空间,也是完善城市公园系统不成或缺的一部分。
而另一方面,介于社区公园和城市公园属性之间的红石公园,在今天的现代化社会,不但取代了过去的某些街巷和大院,成了社区邻里间的客厅;同时它也更多拥有怪异于城市公园的体验,成了所有城市居民的交往空间。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在儿童七彩游乐园自得其乐的孩子、家长和老人们。摄影:Holi河狸-景观摄影、奉龙,或由麓湖提供
公园中最美的风景,是人与人
有研究表白,靠近公园的住宅区犯罪率更低,宜居水平更高,同时维护水平较好的公园也能提升居民的自豪感和社区活动的公众介入度,成为公共活动的重要发生场合。
麓湖印证了这一点。麓湖社区拥有38个分歧主题的社群,这个数量还在不竭递增。社群按期举办丰富、高质量的社群课程和工作坊,从最基础的麓客学社,到社群横向链接的“一月一会”,再到共同策划的社群节日……这些活动有时就发生在红石公园之中。
与此同时,居民也通过社区议事会介入到公园管理的建言建策中,公园真正成为共享空间、共创空间,每一位居民都成了社区生活的共建者。他们正源源不竭为麓湖的公园生活注入活力,这份活力也正在蔓延到整座城市。在成为社区居民们的“一生之城”的同时,麓湖也成了成都这座公园城市闪闪发光的一部分。
↔️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麓湖的社群,包含自然会、艺术会、光影会、合唱团、念书会、光影会等。图片由麓湖提供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与麓湖发生着连接,尤其是在这座红石公园中。红石公园以一座社区公园的身份降生,现在也通过预约向所有市民开放,让这里成为时下最热门的城市公共游憩空间。
麓湖让我们看到,将“公园城市”化为现实,造一个好公园只是第一步,实现公园和城市和人之间的连接,才能营造出适合现代人居的“公园生活”。从红石公园到整个麓湖,这个理想正在日渐清晰。
参考文献:
[1]赵晶,朱霞清.城市公园系统与城市空间发展——19世纪中叶欧美城市公园系统发展简述[J].中国园林,2014,30(09):13-17.
[2]崔柳,陈丹.近代巴黎城市公园改造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06):738-742.
[3]徐镱菱.美国城市公园文化探析——以纽约中央公园为例[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31(04):53-57.
[4]赵杨,李雄,赵铁铮.城市公园引领社区复兴:以美国达拉斯市克莱德·沃伦公园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6(09):158-161.
[5]赵可.少城公园的辟设与近代成都[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38-41.
主编 | 牧之、鹤鹤
编辑 | 忧忧
撰稿 | 忧忧
摄影 | 奉龙、Holi河狸-景观摄影Icy、由麓湖提供、或来自网络
设计 | 三金©ZASHE杂社
|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