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赢建设咨询·美好乡村别墅建造星球·精品乡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93|回复: 0

《建筑师》新刊导读 | 总201期(2019年10月)

[复制链接]

547

主题

547

帖子

1671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71
发表于 2020-9-12 09: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编者按

建筑评论是对建筑学知识、事件的反思、拓展和解析。它针对具体对象,将目之所及的事物背后不成视的布景、思想、价值判断、驱动力等,转化为可以言说、可以讨论、具有建筑学和文化社会意义的思辨性活动。而这项活动的基础工作之一是概念的构建与运用,其核心即是措置“词与物”的关系,即概念辨析。

概念的使用是建筑评论不成回避的基本工作。以概念辨析作为理解和认识评论工作的切入点,本刊特推出“建筑评论”专栏,所选的五篇论文,以现今世中国建筑中重要概念为切入点,考查在分歧的历史语境下,由这些概念所引出的议题,所针对的问题、论述的观点和在中国建筑话语与知识构建中发挥的作用。这五篇论文的视角议题,从根本上都是对现代性与建筑学作为一个现代知识的构建。

特别感谢为本期撰文的各位作者,是你们在各自研究领域的持久耕耘才使本期的精彩显现成为可能。

目  录

专栏:建筑评论

004

概念辨析:建筑评论的思辨实践

李华  沈旸

007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空间”概念辨析

陈加麒

014

中国建筑语境下“功能”概念的演变(1930 年代—1950 年代)

李秀秀

019

中国建筑话语中的“文脉”(1980 年代—1990 年代)

经宇澄

025

“建筑”与“营造”视角下中国建筑学科的建立与发展(1840 年代—1940 年代)

马佳志

030

“文献+ 实物”:一个切入近代中国建筑史学与中国古代史研究方法比较的视角

陈欣涛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035

17—18 世纪英文文献中的中国建筑意象

荣幸  庄岳  何蓓洁

044

管窥文人园的兴起

—— 草堂历史研究

鞠培泉  黄一如

050

美国品味的创作发明者

—— 唐宁景观园艺思想研究

王发堂  杨旭帆

056

交互与新生

—— 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思想解读

童乔慧  唐莉  黎启国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

069

巴克里希纳·多西和他的建筑包涵观

张斯  邹广天  [ 印度] 马修斯·莎拉  刘书宇

乡村建设理论研究

078

乡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曾忠忠  张锦  张波  陈泳全

085

空间始于阅读:一种日常的开启

—— 以乡村研究实践为例

朱渊

090

“农业学大寨”社会带动布景下的中国新村规划建设

张剑文

097

今世乡村营建中“设计下乡”行为的表征分析与场域解释

叶露  黄一如

建筑技术研究

103

中国绿色建筑的集成化设计现状、困境与前途:基于建筑师的访谈

谢晓欢  贾倍思  肖靖

110

BIM 技术解读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王楠  刘丛红

建筑教育研究

117

建筑教育启示之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篇

贺璟寰  王擎

精彩栏目推荐

专栏:建筑评论

“文献+ 实物”:一个切入近代中国建筑史学与中国古代史研究方法比较的视角

陈欣涛

“文献+实物”相互印证是近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它通常被认为和中国古史研究中的“二重证据法”共享相同的方法论。本文通过比较“文献+ 实物”的方法和“二重证据法”的建立过程,试图说明:一方面,二者采取相似研究方法的背后,都受到现代意识中真实性考证的影响;另一方面,二者在研究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存在差别,由此,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建筑史学在建立之初所蕴含的分歧于近代一般史学的学科特征——面向现实生活和民族性建构。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空间”概念辨析

陈加麒

《苏州古典园林》中的“空间”概念是现代主义“空间”概念在1960年代中国的延续,可是两者之间的差别尚未获得充分探讨。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中包含“空间”一词的文本为研究对象,在与《中国住宅概说》《江南园林志》等书中的相关文本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试图提炼出《苏州古典园林》在使用“空间”概念讨论园林时的所指与所为,并将其与现代主义“空间”概念进行比较,提出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空间”概念其实是转译园林“诗情画意”的媒介。

中国建筑语境下“功能”概念的演变(1930 年代—1950 年代)

李秀秀

本文以“功能”一词的使用而不是词义为线索,梳理其自1930年代进入中国建筑语境到1950年代,从传播现代主义建筑思想与现代观念的一个重要概念,到脱离现代建筑语境,成为一个与中国建筑观念讨论密切相关的概念的演变过程,揭示“功能”的实用性属性,使其在对传统建筑、形式主义和复古主义的批判性思考中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比较,对其局限进行一定的反思。

中国建筑话语中的“文脉”(1980 年代—1990 年代)

经宇澄

本文对“文脉”一词进入中国建筑话语的历史作出概览式的回顾,并分别以“阙里宾舍”和“西单商业大楼”为例,从设计者的自述与建筑界的评论入手,探讨1980年代末到1990年代初“文脉热”兴起的可能原因。指出对“复古主义”的批判和创作有“民族特色”建筑的愿望是“文脉”一词背后潜在的诉求,同时,也警醒地看到,基于特按时代布景,中国建筑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等建筑思潮不成避免地片面理解和吸收,也造成了“文脉”逐渐丧失了其本应具有的批判性与创作发明力。

“建筑”与“营造”视角下中国建筑学科的建立与发展(1840 年代—1940 年代)

马佳志

中国的建筑学在近代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一过程同样也在词语的转变中得以体现。作为用来描述学科的词语,学科的内涵必定体现在词语的内涵与用法中。本文以“建筑”与“营造”为切入点,通过梳理二者在近代使用中的涵义、指向、场合,来追溯建筑学学科概念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并根据学科发展脉络,分为四个阶段展开讨论:对西方建造技术的使用,日本大学体系影响下“建筑学”的引入,现代建筑学中绘图、设计等概念的呈现,对建筑学与建筑师认识的明确与发展。希望以此为镜,折射出建筑作为学科、职业在中国的建立与发展过程。

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

17—18 世纪英文文献中的中国建筑意象

荣幸  庄岳  何蓓洁

17—18 世纪,陪伴着蓬勃发展的全球贸易,欧洲掀起了一场波及诸多领域的“中国风”。在英国,从政治家、哲学家、文人等一代文化精英致力于翻译、编辑传入欧洲有关中国的文献,到全社会对自然风致园、“中国风”点景建筑的实践与讨论,再到18 世纪末英国人出版直击中国的著作,存世的一系列英文文献、设计图纸中多有关涉中国古代建筑的信息。本文以时间脉络为轴,尽可能全面搜集17—18 世纪在英传播的涉及中国古代建筑的文献史料,根据分歧时间段因社会布景有异、对中国建筑认知的深度分歧,初步作一分类。希望可以为今后明晰中国建筑意象在英国的内容变迁与英国本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互动联系的深入研究提供史料基础。

w2.jpg

▲《东方造园论》插图“中国建筑”

w3.jpg

▲ 《荷兰东印度公司派遣使节谒见鞑靼、中国的皇帝》插图“中国城墙”

美国品味的创作发明者

——唐宁景观园艺思想研究

王发堂  杨旭帆

安德鲁· 杰克逊· 唐宁(Andrew JacksonDowning,1815—1852)一般被认为是美国式园林与景观的特色奠定者。他是欧洲园林传承到美国的重要环节,也是美国民主与文化品位的创作发明者。本文主要从唐宁的园艺思想中的民主性、乡村花园构想、农村住宅的建设和城市公园设想等四个方面来对唐宁景观与园艺思想作一个论述。唐宁认为作为新世界的美国要比欧洲旧世界具有民主优势,因而满怀激情地增进美国文化品位的提升,他终其一生的景观与园艺事业主要是围绕这个中心点来展开的。

w4.jpg

▲唐宁画像

w5.jpg
▲ 乡村花园

w6.jpg
▲ 纽约中央公园

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

巴克里希纳·多西和他的建筑包涵观

张斯   邹广天   [印度] 马修斯·莎拉  刘书宇

建筑师巴克里希纳·多西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位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他在从业的70余年中,在印度完成了包含混合住宅、低本钱住宅、学校、博物馆等在内的百余项建筑设计方案。多西的建筑创作不但对印度现代建筑有着卓著贡献,更对西方现代建筑语汇的东方表达有着深远影响。他着眼于现代印度的平民生活,通过建筑创作表达了包涵自然、社会、文化与真实生活的“建筑包涵观”。本文是对多西建筑职业生涯的一次考察,着重论述了他流动于生命与生活之间的建筑包涵观及其包涵性建筑实践。

w7.jpg
▲ 多西与勒·柯布西耶

w8.jpg
▲ 多西与路易斯·康

w9.jpg
▲ 印度学研究所

w10.jpg
▲ 卡玛拉之家

w11.jpg
▲ LIC住宅区

w12.jpg
▲ 阿冉亚社区街景

w13.jpg
▲ 蛇形画廊外部形态

w14.jpg
▲ 蛇形画廊内部空间

乡村建设理论研究

乡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曾忠忠  张锦  张波   陈泳全

建立乡村评价指标是乡村建设理论及实践中必不成少的一环。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从文献时间分布、研究热点、研究趋势等角度,对“乡村评价”相关的2111篇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同时通过对现有乡村建设评价体系相关文献的研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及功效。在此基础上,对评价体系的一级评价指标框架、二三级指标筛选及使用频度、指标权重等内容做出详细分析。最终总结现有评价体系所存在的包含指标重复、指标可操作性差、指标不明确、缺乏标准值、公众介入度弱等不足,为今后的乡村建设评价体系研究提供参考,以提高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及系统性。

w15.jpg

▲ 1999-2019年突显关键词

w16.jpg

▲ 乡村评价研究热点时间线图

建筑技术研究

中国绿色建筑的集成化设计现状、困境与前途:基于建筑师的访谈

谢晓欢  贾倍思  肖靖

绿色建筑概念和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正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为了获取绿色建筑认证,建筑设计中建筑师的工作方法和设计流程需要进行一定的调剂和重塑。集成化设计流程被认为是最适宜绿色建筑的设计流程,是国内外的专家们针对绿色建筑设计目前面临的障碍所提出的相应的解决的方法。本研究在分析了集成化设计方法的特点及在绿色建设设计中的优越性的基础上,通过20 个建筑师访谈,探讨了当前我国绿色建筑集成化设计的现状、困境及前途。集成化设计的四大特点是量化的建筑性能目标;多专家研讨会制度;模拟软件与各设计阶段的结合和绿色建筑的数据库。访谈的主要结论是目前中国绿色建筑急需转变的是建筑师的心态及传统的工作模式,推进这种改革最有效的方式是设置关注设计流程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有意识地增进集成化设计流程的推广和普及。

建筑教育研究

建筑教育启示之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篇

贺璟寰 王擎

本文通过介入观察文献核实以及大量的开放式访谈,对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的教学体系设置以及教学习惯、逻辑进行了回溯。在外界看来庞大而全面的教学方向设置,其实来自于以课题方向(Studios)为核心的教学组织方式及其提倡的纵深学习的教学理念。而纵深学习的教育理念在其提倡的研究型设计的口号下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另外,荷兰人一以贯之地对逻辑演绎的重视和对外在表示形式的包涵,是中国的建筑设计院校弥久缺失的特质。

w17.jpg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2019—2020学年城市规划专业硕士课程设置

w18.jpg

▲ 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专业设置与组织结构

※ 杂志封面图片:阿冉亚社区住宅手绘稿/巴克里希那·多西

《建筑师》No.201丨2019年10月刊



w20.jpg

长按二维码

快速订购《建筑师》201期杂志

2020年新刊征订
敬请期待,203期~208期(订价45元,全年共计270元)
w21.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

快速购买

其他订阅

2019年全年六期(197期~202期)

※ 欢迎订阅 ※

(订价35元,全年共计210元)

197期•德国今世建筑与城市设计丨198期•专栏:包豪斯研究丨199期•西班牙建筑与城市研究丨200期•创刊四十周年纪念专栏丨201期•建筑评论丨202期敬请期待……

w22.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

快速购买

2018年全年六期(191期~196期)

※ 欢迎订阅 ※

(订价35元,全年共计210元,现九折特价190元)

191期丨192期丨193期•瑞士今世建筑丨194期•建筑遗产呵护理论与实践专栏丨195期丨196期

2018全年总目录

w23.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

快速购买

2017年全年六期(185期~190期)
※ 欢迎订阅 ※
(订价35元,全年共计210元,现八五折特价178.5元)
185期丨186期丨187期丨188期丨189期•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专辑丨190期2017全年总目录

w24.jpg

长按识别二维码

快速购买

《建筑师》杂志由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责任编辑:李婧   刘川

内容统筹:陈海娇

查找公众号:建筑师

新浪微博:@建筑师杂志微博

投稿方式:登录系统进行在线投稿

(http://thearchitect.cabp.com.cn/ch/index.aspx)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chinaarchitect

淘宝天猫商城:http://zgjzgycbs.tmall.com

杂志订阅:邮局统一邮发代号82-608

w25.jpg

w26.jpg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围炉码头|工程合作主题商务空间|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16737号

GMT+8, 2025-2-6 18:25 , Processed in 0.15563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