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赢建设咨询·美好乡村别墅建造星球·精品乡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58|回复: 0

Marcel Breuer的“粗野主义”建筑

[复制链接]

414

主题

414

帖子

125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252
发表于 2020-9-12 10: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粗野主义建筑”

“BRUTALISM”一词一般温柔的直译为“粗野主义”,也有更加煽情的译法——“野兽派”,无论如何翻译,这个词里总是带有一些“叛逆”的意味。“粗野主义”其实不是一个专门的建筑流派,也不是建筑师刻意推导的建筑形式,它实际上是一按时间、一定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产品,在审美上表示为“粗犷”、“真实”。

“粗野主义建筑”在二战后急需大规模建设、但又缺乏充沛财力的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盛起来,一直延续到70年代。这些建筑大多采取不加任何修饰的清水混凝土作为主要材料,真实地裸露着混凝土模板的痕迹以及浇筑的分缝。许多这样的建筑体量巨大,简单直接、旁若无人、我行我素地呈现在原有的、精工细作的砖石建筑环境中,破坏了原有的宁静的、细腻的氛围,也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有些建筑甚至由于那时的施工粗糙、缺乏维护在使用一按时间后遭到废弃。

w1.jpg

w2.jpg
法国马赛公寓(1952)
建筑师:Le Corbusier
w3.jpg
和马赛公寓类似的德国柏林公寓(1957)
建筑师:Le Corbusier
w4.jpg

w5.jpg
美国波士顿市政厅(1968)建筑师:Kallmann McKinnell and Knowles
虽然早在1949年瑞典建筑师Hans Asplund就使用了“Brutalism”这样的词汇,但这种风格真正广受关注依旧是因为现代建筑巨匠Le Corbusier的影响。他于1952年设计的马赛公寓、1955年在印度昌迪加尔新城设计的议会大厦等等都被认为是“粗野主义”的代表建筑。
关于Marcel Breuer

Marcel Breuer(马塞尔·布鲁尔,1902,5,21- 1981,7,1),降生于匈牙利、后假寓于美国的现代派建筑师及家具设计师,包豪斯(Bauhaus)最早、最小的学生之一。他的作品包含美术馆、图书馆、教堂、办公楼、大学建筑和住宅等,许多建筑显现出“粗野主义建筑”风格。


除建筑外,在包豪斯时他设计的瓦Wassily椅和、Cesca椅、长躺椅等也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椅子。

w6.jpg

Wassily椅


w7.jpg
Cesca椅(©Holger.Ellgaard,CC BY-SA 3.0)
w8.jpg

  长躺椅

荷兰海牙原美国大使馆

(1958建成,现为文化地标,2017年被评为国家历史文物)

w9.jpg

w10.jpg

w11.jpg

美国圣约翰大学校园内的圣约翰修道院教堂
(1961年,合作建筑师Hamilton Smith)

w12.jpg
©Rick Burtzel(CC BY-NC-SA 2.0)
w13.jpg
©John(CC BY-NC-SA 2.0)纽约大学布朗克斯校区Begrisch演讲厅

(1961年)

w14.jpg
©Kristina D.C. Hoeppner(CC BY-SA 2.0)
w15.jpg
©George(CC BY-NC-ND 2.0)
w16.jpg
©yusunkwon(CC BY-SA 2.0)美国纽黑文的阿姆斯壮橡胶公司大楼

(又称倍耐力轮胎公司大楼,后被IKEA收购,与& Robert F. Gatje, Sargent Drive合作设计。1970)

w17.jpg
©2018 Kenneth C. Zirkel    (CC BY-SA 4.0)
w18.jpg
©Paul Goyette(CC BY-NC-SA 2.0)
w19.jpg
©Gunnar Klack(CC BY-SA 2.0)
美国耶鲁大学Becton中心

(1970年,合作建筑师Hamilton Smith)

w20.jpg
©Gunnar Klack(CC BY-SA 2.0)
w21.jpg
©cjreddaway(CC BY SA 2.0)
w22.jpg
©cjreddaway(CC BY SA 2.0)
w23.jpg
©cjreddaway(CC BY SA 2.0)
美国华盛顿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大楼

(Hubert H. Humphrey大楼,1977)

w24.jpg
©Gunnar Klack(CC BY SA2.0)
w25.jpg

w26.jpg

w27.jpg

除上述作品外,Marcel Breuer还有众多的让我们惊讶的、布满想象力的设计作品,作品中的许多理念、形式及细节措置即使在今天也能给我们以灵感,成为我们学习研究的对象。有兴趣的建筑师可以继续深入研究。
“粗野主义建筑”实际其实不是“卤莽”、“粗鄙”、“野蛮”的代名词,从许多粗野主义建筑中我们能够发现许多精致的、创作发明性的、经典的设计。在物质极大丰富、虚假美颜成风的今天我们重新审视这些所谓“过时”的建筑时不难发现其中的“闪光点”——真实、直接、不矫揉造作、直击内心。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认可本文内容,请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士!

w28.jpg

“建材U选”网站:WWW.BML365.COM

联系邮箱:SERVICE@BML365.COM

联系德律风:13220119036

微信服务号:BML365    QQ:1601990015

所有未注明来源的建筑实景照片及文字版权属“建构物语”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围炉码头|工程合作主题商务空间|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16737号

GMT+8, 2025-2-6 18:17 , Processed in 0.06779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