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赢建设咨询·美好乡村别墅建造星球·精品乡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94|回复: 0

空间的过渡——“灰空间”

[复制链接]

458

主题

458

帖子

1394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4
发表于 2020-10-11 09: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灰空间”的概念最早应是出自于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一般理解其含义是指建筑室内与室外之间的过渡空间——既非完全封闭的室内空间、亦非完全开敞的室外空间,它经常表示为有屋顶、构架限定的室外空间,如建筑入口的门廊、柱廊等。

空间在完全开放(室外空间)与完全封闭(室内空间)之间的过渡正如纯黑与纯白之间的灰色过渡,或许这也是“灰空间”名词的来源。

没有过渡的“灰空间”或者过渡的“灰空间”所占分量较少的建筑常让人发生建筑和环境之间“你是你、我是我”的截然分割的生硬感受。

w1.jpg
Phillips Exeter学院图书馆(1972)   ©Gunnar Klack(CC BY-SA 2.0)
建筑师:路易斯·康(Louis Kahn)“你是你、我是我”——建筑和环境彼此分割的状态
有明显“灰空间”过渡的建筑常能让人感觉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更为紧密、互为融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建筑的空间条理、立面的形式条理也更为丰富。
w2.jpg
法国萨伏伊别墅   ©建材U选建筑师:勒.柯布西埃底层架空自然地形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建筑和基底环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w3.jpg

意大利伯纳勒吉欧镇Redaelli别墅    ©建材U选

w4.jpg

意大利伯纳勒吉欧镇Redaelli别墅    ©建材U选

建筑师:马里奥•博塔

通过体块的减法形成的灰空间形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

w5.jpg

瑞士斯塔比奥的小住宅   ©建材U选

建筑师:马里奥.博塔

简单的圆柱体通过减法衍生出的“灰空间”。
“灰空间”形成的条理过渡也提供了人们从室外进入室内的心里过渡,让人感觉更为丰富有趣。
w6.jpg

埼玉县县立近代美术馆    ©建材U选

w7.jpg

埼玉县县立近代美术馆   ©建材U选

建筑师:黑川纪章
采取构架限定的“灰空间”成为室外到室内的心理过渡空间。在炎热地区,“灰空间”也可以成为建筑隔绝强烈阳光、减少热量传播的“缓冲器”。
w8.jpg

巴西利亚总统府(Planalto宫)   ©建材U选

w9.jpg

巴西利亚总统府(Planalto宫)   ©建材U选

建筑师:奥斯卡·尼迈耶

深远的门廊“灰空间”形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同时也避免了阳光对建筑主体的直接曝晒。

“灰空间”可以通过体块的减法形成,也可以通过体块局部的加法(如悬挑)形成。减法经常能在连结体块整体性的同时形成“灰空间”;体块的加法则在形成“灰空间”的同时增加体块的丰富性。

w10.jpg
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   ©建材U选建筑师:贝聿铭
减法形成的巨大门廊提供了空间过渡,减法也包管了体块的完整性。

w11.jpg
丹麦Ragnarock博物馆   ©Tuomo Lindfors(CC BY-NC-SA 2.0)

建筑师:MVRDV+COBE

巨大悬挑发生的灰空间作为入口空间。

w12.jpg
某别墅设计  ©建材U选体块的加法——悬挑的体块自然在其下部形成了空间限定。
“灰空间”不但自然地提供了空间过渡,它也自然地成为一个躲风避雨遮阳的场合、有空间围合感的、能够感受到自然气息的休憩场合……。

w13.jpg

美国康奈尔大学约翰逊艺术博物馆  ©建材U选

建筑师:贝聿铭
空中的“灰空间”成为观景、休憩场合。“灰空间”的前后关系形成的条理也能让它从建筑整体中凸显出来,经常起到强化入口提示的作用。
w14.jpg
德国某住宅建筑   ©建材U选建筑师:马里奥.博塔“灰空间”提示了入口位置。
w15.jpg
荷兰鹿特丹某建筑   ©建材U选巨大的“灰空间”也清晰地提示了建筑入口位置。
w16.jpg
新加坡Parkroyal酒店   ©建材U选建筑师:WOHA
巨大的“灰空间”成为建筑的入口空间。
对于“灰空间”的感受如同常规空间一样同样和空间的形状、比例、标准、限定围合水平等有关,建筑师可以根据“灰空间”的功能需求来决定其设计形式。

w17.jpg

北京商务部办公楼的入口雨棚   ©建材U选

建筑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由于雨棚对于空间的限定较弱,因此空间感受不太明显。

w18.jpg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某老年公寓    ©建材U选

建筑师:MVRDV建筑师事务所

虽然设计的解缆点不是创作发明“灰空间”,但立面悬挑的体块还是自然地限定出多个分歧高度的“灰空间”,空间感随着悬挑体块越高感觉越弱。

更多设计手法知识请参阅过往文章:

设计手法——体块的减法 经典案例:体块的转折——鹿特丹航运与运输大学(STC集团总部)设计手法——建筑形式中的韵律“化整为零”or“化零为整”?建筑中的比例之美“忘记建筑”——向艺术家学习!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如认可本文内容,请将其转发给更多需要的人士!

w19.jpg

“建材U选”网站:WWW.BML365.COM联系邮箱:SERVICE@BML365.COM微信服务号:BML365    QQ:1601990015联系德律风:(010)59856185,13220119036文字版权属“建构物语”所有,图片版权属相关摄影师所有。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16737号

GMT+8, 2024-12-24 03:53 , Processed in 0.06611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