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赢建设咨询·美好乡村别墅建造星球·精品乡墅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13|回复: 0

【AT】比起建筑的短折,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寿命可能还要更短

[复制链接]

392

主题

392

帖子

119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196
发表于 2020-10-23 08:3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1.jpg

来源:MINDARCH

中国高速的城市化造就了高速的拆旧。

旧的拆光了,半新不旧的拆,半新不旧的拆了新的也拆。

于是我们经常性的爆破不竭刷新着建筑寿命的下限。

相比这些不利的建筑,建筑师似乎应该是更久长的职业。只要注册建筑师的大考过失落,理论上可以一直干到老。

可是,实际上中国建筑师的职业寿命其实不比他们设计的建筑物长多少。

这里说的职业寿命是在设计一线、实实在在做设计的执业时间。改投甲方、当了领导的自然不克不及在列。简单说,哪怕是草图,也是在画的。

正好新年赶上建筑系结业的同学们聚会,几年下来,巨匠基本上都具备了了职业建筑师资格,但还保存在设计行业的已远不足对折,设计行业中在做设计的就更加少了。相信比及二十年聚会的时候,一个班上有几个人还在做设计,真是未能可知也。

这样毛估估算下来,应该有跨越一半的建筑师职业寿命小于10年,能坚持到20年的不会跨越五分之一,能够到退休依然在设计一线的建筑师恐怕远不及十分之一。

想象的鹤发苍苍的建筑设计专家,基本应该属于凤毛麟角。

问题一:不做设计的建筑师们去了哪里?

设计一线多量量的减员应该有三个方向:

1、转行。把章一挂,改行干另外,做甲方的居多。这是最容易获得眼前效益的一条路,年轻人有几个和钱过不去的?尤其是工作5-10年,是转甲方的密集期。甲方建筑师虽然也属于建筑业内,和设计紧密相关,可是在“管”设计,而不是在“做”设计。

2、转岗。留在设计行内,也其实不是所有的建筑师都在做设计。随着资历加深,很多人面对设计的高强高压力,会选择相对平和平静的“二线”,好比审图、校对、技术培训、经营岗位。

3、转领导。“学而优则仕”的建筑师版本。总工、总师、总负责,情况各有分歧,有些依然在做设计,但也有很多其实其实不实际操作项目,挂名敲章较多,项目长得啥样可能自己也其实不知道。据说某院领导一年挂名敲章的项目有390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问题二:原因出在哪里?

“三转”反映出建筑设计行业的利益凹陷,干活的不如管理的,管理的不如出钱的。压力大、收入低、加班多等问题一直是行业积病。

从更根上说起,我觉得是普遍瞧不上做具体项目“画图”这些事情。觉得这事就像是民工搬砖或者手艺小贩,不上大流。要做更大的事就不克不及干这种小事。这很像现在都希望搞各种金融资本运作,都不肯意做具体实业,同风同气。久而久之,由画图到画草图、到只说不做、再到完全淡出也就几步之遥。

但无论如何,画图都是建筑师最基本的工作方式,只要想在一线操作项目,就离不开图纸。建筑师不管有多少伟大的理念想法都得靠一张张的图纸来显现。同一个想法分歧人画图所达到的效果可能相去十万八千。

我们看那些巨匠们最满意的照片很多都是在画着图的,这恐怕有很多对建筑师这一角色的价值判断在其中。

除画图的苦力难耐,还有一点就是回报率低。在这其中方案比之做施工图回报率有打个对折不止。画的10笔能有一两笔落地就算不错了。而回报率低带来的产值压力更是把人分分钟逼走。这也难怪留下来的年长建筑师们基本是以施工图为主业,起码能把他们的经验稳定变现。

问题三:对设计行业有什么影响?

有好有坏,弊大于利。

好处是给了年轻人机会。很多大企业看似人才济济,但实际来了项目能做得了的并没有多少。一旦有重要项目,想要找个既有经验阅历、又肯拼敢干的人,屈指可数。多量量的一注可能只是靠章吃饭。于是只能损失一点经验值,年轻力壮,起码能干的了事儿。所以年轻人能比国外建筑师有更多的实践机会。

久而久之,给人的印象就是冲在前面做设计的都是年轻人,这似乎酿成了年轻人的一个行业。

但建筑师这一个古老的职业,不是IT不是网购不是共享单车,它得靠生活的阅历加技术的经验才能做的富有深度。

经验层的缺失,致使国内设计普遍的状况就是流于肤浅,形式化、概况化、夸张夺目的建筑造型比比皆是。而造型之后的深化落地,又存在很大的脱节。

这种状态是一个建筑师长大的早期表示,如果这个建筑师能够耐心打磨相信应该会不竭成熟,把项目做的老练沉稳且有品质。

但可惜,很多人没有比及那一天就已经结束了设计生涯。于是,新手的测验考试又在继续。

这种状态显然不是一个讲求“工匠精神”的行业应有的状态。

相比之下,国外的建筑师被认为是一个老年人的职业,建筑设计行业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团体。在国外事务所经常会看到一些鹤发苍苍的老爷爷还在每天画着图。他们其实纷歧定是巨匠,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项目建筑师。

这可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中国建筑师在很多竞赛的舞台上总是拼不过某些境外的老牌事务所。我们画图的人是没经验的年轻人,而有经验的人可能只是在靠嘴巴“指导”,已经不画图。这就像田忌赛马,我们总是不竭的用新手去对决人家有经验的中年建筑师,赢得过的都是小概率事件。

十几年前有位老师傅跟我说,建筑设计这行大浪淘沙,你看现在扩招的,阿猫阿狗都觉得自己能干设计,很多人学了很多年连设计的门都没找到。慢慢把很多人淘汰失落,只有真正能懂设计、做得好的人留下,这样整个行业就会变好。

说话那年正是建筑行业一片大好遍地黄金的时代,起码建筑师还是属于不差钱阶层。十多年下来整体设计水平似乎并没有提高太多,昔时的痛点今天依然还在。能留下的人除对设计的执着还不克不及不在各类指标上再加一条:耐得住穷。

w2.jpg

w3.jpg

/    近期活动     /





w5.jpg

w6.jpg

/    《建筑技艺》代办署理产品     /
光辉城市的VR软件云平台Mars,新增企业专属云,多人异地联机汇报功能,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w7.jpg

/     关于《建筑技艺》     /

《建筑技艺》(AT)前身为《建筑技术及设计》,创刊于1994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隶属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崔愷院士任编委会主任。

《建筑技艺》微信现有微信粉丝300000+。微信和杂志推广合作德律风:010-57368773,307926062@qq.com。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建筑技艺微信

w8.jpg

欢 迎 订 阅 《 建 筑 技 艺 》 杂 志

32元/本,全年384元,赠送四本《建筑幕墙》杂志。可在邮局订阅,邮发代号82-680,亦可在www.atd.com.cn(请认准唯一官网)通过支付宝、银行电汇等订阅。咨询德律风:010-57368780。

(杂志近期主题包含:“在地建筑、木建筑、绿设计、BIM、装配式建筑、医疗养老建筑、旧建筑改造、室内外一体化设计、互联网影响下的建筑”等,欢迎订阅)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直接微信订阅《建筑技艺》杂志

w9.jpg

/     重要启事     /

《建筑技艺》2015年推出《建筑幕墙》杂志和微信,关注幕墙技术的小伙伴可以添加关注微信号BCWjournal。


w10.jpg

欢迎关注建筑幕墙微信
温馨提示:
1、在论坛里发表的文章,仅代表发帖人即作者本人的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2、论坛的所有内容都不保证其准确性、有效性、时间性;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核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阅读本站内容因误导等因素而造成的损失,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3、当政府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要求披露信息时,论坛均得免责。
4、若因线路及非本站所能控制范围的故障导致暂停服务期间造成的一切不便与损失,论坛不负任何责任。
5、如果本站文章内容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送信息至996741585@qq.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成都汇赢建设咨询有限公司 ( 蜀ICP备19016737号

GMT+8, 2024-12-23 23:40 , Processed in 0.0712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